荷风徐徐,润物无声(昆明市第十四中学赵婧妤)
(2022-11-14 14:29:05)分类: 荷风组 |
荷风徐徐,润物无声
——云南省方睿语文名师工作室开班随感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 赵婧妤
“渌水清荷”,“清荷”大概就是洁净、灵澈,淡淡清香时隐时现,却润物无声,弥漫在空气中,揉碎在呼吸间,让人被其气质深深吸引却无丝毫亵渎之意。牢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时刻警醒自己以君子之姿待人接物。怀着一颗对教育界的崇敬之心,渴望向社会散发清香。“荷风”,意在“传递”与“传承”。“荷风”如影随形,润物无声指引着我们前行。
荷风徐徐,雀跃欢喜。
学生时代一遇见《爱莲说》,就被“莲君子”的清丽脱俗、高雅洁净深深吸引。后来,青葱岁月又因写荷的作文有所收获。“荷”成了我年少的温软。于是,我喜欢以“荷”作比,我一度执着地认为“荷”配得上世间所有的美好。我曾这样诠释——
教育人生就是芙蕖人生,恰似出水芙蓉般洁净水灵,却仍需经历痛苦的历练,名利的诱惑,方能体悟到莲的佛性。这是一个漫长曲折却又令人着迷的过程,也是每个教育界人士的历练之路,更是我认为的教育人生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出淤泥而不染。在当今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翻滚过,却依然记得当初从事教师的那份诚心。第二境界,濯清涟而不妖。不去理会社会的纷纷扰扰,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以一个教育界人士的身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成为师之典范,将教育融入生活,融进生命。第三境界,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用生命从事教育,把教育事业放到社会中,参与到教育事业的改革中。隐于市,心系世,以人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于宁静中思考教育问题所在,于举手投足间教人待人接物,尽显大家风范。这样的境界让人高山仰止。
然而,一线教师忙于课堂工作、杂务和繁忙的工作,学生与预期大相径庭的反馈,使得我心理上产生了断崖式的空白和失望。于是,我认真研读新教材,不错过各级的教研活动,就这么一个人跌跌撞撞地摸索。直到金秋九月,与工作室的相遇。当自己得周老推荐,到师父市工作室“渌水清荷”跟班学习时,我曾厚颜觉着自己和师父有着一份注定的师徒缘。
在这里,师父、师兄、师姐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聆听、学习成为了周三的主旋律。学习小组中,安琪师姐和姚玲师姐暖心的专车接送,使去往活动的路程成了师姐们帮我解决教育教学难题的专属时光,活动结束的归程也成了彼此倾诉的欢乐空间。一路的欢声笑语,就像我们的马卡龙色彩的队服,让彼此成为生命里的彩虹。和这样一群老师相遇,我很幸运。
荷风徐徐,诗意栖息。
对于语文的热忱其实来自于学生时代。房间柜子里收藏着周老精心设计的语文学习任务单,这成了青葱岁月里最绚烂的一段。任务单上“诗意栖居”一直留在我记忆深处,从不曾忘却,默默向往着那字里行间的意境。想着,念着,一颗钟情语文的种子默默在心里扎了根。
我与教师这一职业之间没有过追梦的精彩征途,我也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的未来,却唯独没有幻想过成为一名教师。与教师的缘分似乎是一场意外的惊喜,当自己以一名准教师的身份去念大学时,才发现怀揣的是满满的向往与认真。于是,大学里,努力去阅读,去学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人。
对于语文教育的热忱,源自对语文的热爱,真正在心里萌芽是师父用心的那次亭中谈心。作为工作室里曾经的小幺,在师父的提点后,我开始改变,主动……是呀,不忘初心。曾经,我站在交错的路口,或纠结或坦然地选择了自己的方向。如今想来,这一切似乎并不太重要。因为没有最正确的路,只有更加适合的方向。我暗下决心,我应该学会用心、用情去聆听、去教育、去生活。
语文教育需要诚心,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更需要人情味儿。师父便是如此,这三年来她始终淡雅如一,教我如何修改简讯时耐心十足,指导我出试题时循循善诱,面对我备课中稚嫩的疑惑细致解答,我生病住院时殷切关心……点点滴滴,用心用情,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教学方式,我的教育理念,甚至我的为人处世。
我其实很幸运,学生时代遇到了温婉的周老,工作迷茫期遇到了娴静的师父,作为语文人,她们在纷杂的世界依然以梅和荷的姿态优雅生活,诗意栖居!
荷风徐徐,宁静致远。
我曾将工作室活动梳理三大类:一是研究前沿教育教学理论或分析当下教育教学热点的专题讲座,这类活动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也给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二是针对课堂观察量表和工作室研究主课题的一系列课例研究和讨论,这是独具我们工作室特色的系列性活动,思维的碰撞让大家对教材的整体把控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三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假期读书心得交流会和工作室团建活动。如果说前两类是志同道合的理性交流,那么最后一类就是心有灵犀的感性分享,我愿将前者称为身心的洗礼,后者奉为灵魂的栖息。
教书育人,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教育。回想自己的学习生涯,遇到了性格各异的教师,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却始终坚持,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只为安心。就像我所遇到的优秀负责的老师和前辈们,他们的一举一动走进了我的生命。他们时刻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举手投足间出韵味。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他们给我的启迪,更是我从教经历给予的确幸。
师父常常和我们提起周老,也常常和我们分享工作室的旅程。每次提及,师父总是很动情,嘴角那一抹浅笑好像用了一世柔情。我想这些人,这些事当是师父一生的珍宝吧。很巧的是,我觉着青葱岁月里能遇到周老,工作后能遇到师父,参加省工作室分组能遇到安琪师姐,也当会成为我一生的珍宝。
工作室里,我们因语文而聚在一起,也用语文的方式慢慢将彼此暖起来。从师父第一封语重心长、温情脉脉的家书为原点,时光荏苒,见字如晤,在字里行间里细数着师父师兄师姐们的家长里短、梦想远方,很荣幸我参与了这场曲水流觞!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迈着坚实的步伐,会努力成为像她们一样的语文人!
“语文教育是一场轮回的花事”,我们之前有前辈,之后有后生,感谢这如夏之晨露般的工作室将继续带给我“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