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袅袅荷风,香远益清(昆十四中高新校区董安琪)

(2022-11-12 20:47:09)
分类: 荷风组

袅袅荷风,香远益清

——云南省方睿语文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感想

昆十四中高新校区 董安琪

歌一首

  《相逢是首歌》是我们工作室的主题曲。10年前,我由校长推荐到昆明市周丽蓉语文名师工作室旁听,幸运的是后来周老的省工作室开班了,我被周老“捡”了进,分到了师父方睿老师的白杨树组,从那以后便与师父结下了不解之缘相逢始于缘分,相知缘于相处。周丽蓉老师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听这首歌,解读这首歌的歌词:“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心儿是永远的琴弦,坚定也执着。”进入工作室,与师父、同伴们相处,岁月如歌,乐章由我们谱写,歌词由我们来填。如歌的岁月,悠悠又匆匆,熟悉的旋律把我们带回曾经相知相伴的日子,那天我们又回顾了一起走过的路、吃过美食、听过课……那天在熟悉的旋律中,师父有些动容了,悄悄地强忍自己的情绪,我看在眼里,心头一紧,我虽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我想我懂,懂这一路我们的收获与成长,我们的付出与失去,这一切凝聚成这一首歌……一路歌声,伴着我们从“香远益清”走到“渌水清荷”。

课一节

《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如此熟悉,师父的课,我自己的课,我们的变化与成长都似乎围绕着这一课。那一年,我刚休完产假回到学校,校长问愿不愿去工作室,我非常肯定地说愿意,开始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后来才知道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校长也特别愿意培养年轻老师,鼓励我去学习,并且同意我平时没有课都可以离开学校去听师父的课,于是我有机会听到师父的常态课,有机会为师父这一节经典的《我的叔叔于勒》做教学实录。开班仪式结束后,师父还问我现在还有没有可能这样细致地做一节实录,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时间了……时过境迁,我们收获着,也失去着,但我们肯定成长着。

很巧合的是,在一个月前王元亨老师远在大洋彼岸,带领我们通过自己的一节课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就像师父回顾了她的这一节《我的叔叔于勒》,从依照教参到文本解读,再到现在的任务群整合,这是师父一路的收获与变化。而我,在认真做完了师父这一课的教学实录之后,在我第一次读到《解读语文》这本书之后,在我看了很多课例之后,我上出了自己的《我的叔叔于勒》,得到了罗浩宇老师的好评,雪耻了当时没有评上教坛新秀的遗憾,这也是我第一次有“这一课是我上的”,这样的感觉。再后来,上这一课不断地修改,自己觉得越来越满意,越来越精致。直到最近在师父在开班仪式上又一次讲起这一课,我也第4次上这一课,出乎意料的是原本精巧的设计竟然完全派不上用场,师父的整合设计也无法适时地套用进我的课堂,有那么一刻我慌了。上课当天学生非常激动,他们说太喜欢这篇小说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这篇小说太让他们“上头”了。我原本设计的一个个精巧的环节,如何在他们“上头”的情绪中按部就班地进行呢?没有办法。只有抛开一切“设计”,让他们带着激动的情绪来分享让他们“上头”的情节,我静静聆听着他们的分享,故作镇定,简单点评,如何收束回来?耳畔响起师父说过的话:“一堂课学生的起点在哪里?他们的增长点又在哪里?”师父就是这样永远不会给出任何具体操作的措施、步骤、设计,师父是真正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在这样的时刻师父的启发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听完他们所谓“上头”的情节,我发现了这节课的“起点”——学生所谓上头的情节都是讽刺菲利普夫妇非常可笑的情节,同时因为《故乡》的铺垫,学生的发言大多也涉及了人物及人物的关系的变化来谈。那么一切都清晰了,学生读出了“可笑”,增长点在“可悲”,学生读出了人物关系之变化,那么继续沿着这条线把剩余的小说都整合一下:讽刺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都由此串起来,《孔乙己》《变色龙》《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人的异化、人物关系之异化,因异化而可笑,而可悲,对复杂人性的描摹,最后指向批判社会现实。今天这个难题,这一个日常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难题得以解决源于师父十年前的这句话,源于荷风风人,夏雨雨人,润物无声。

路一程伴一生

开班仪式当天,我们一起朗诵了诗歌《一程一生》:“一生只借一程,一程,便是一生。”引领、陪伴、启发、唤醒,有师父相伴,走过一程又一程,幸福着,收获着,袅袅荷风,香远益清,相伴一生。今天我也担起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如同当初带领我们“小白杨”的你,虽然我还不够好,但是我也会为因这一份责任而努力,“荷风”二字也意在“传递”与“传承”,荷风拂面,新的路途,今天启程,这一路伙伴更多了,责任更重了,相互取暖,诗意栖居,走向美好!

写在后面

原本以上已经写完了,但总觉得还没有表述清楚,突然听到刘擎教授在讲人际关系,觉得在感性的表达之后,可以进行更加理性地分析,他认为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共事合作、情感归属、精神成长。在工作单位,我们大多是共事合作的关系,在家庭生活中,是一种情感归属,而第三种关系是指处于一个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中,人从未完成状态不断生成发展,达到精神成长,而我们的工作室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共同体,甚至还包含了前两种类型的人际关系,需要合作共事,而且产生情感联系。这也正是为什么我的工作室学习即使再辛苦也坚持了10年的原因,这也正是听到《相逢是首歌》这首主题曲的时候,我们会泪目的原因,这也正是路一程便伴一生的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