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镂似刻 甘之如饴
——方睿名师省级工作室开班仪式心得体会
西山区粤秀中学 黄丽
2022年11月4日,云南省方睿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在昆三中行政楼四楼会议室举行,窗外银杏飘落,室内温暖如春。来自不同学校却有共同热爱的老师们聚拢在一起,未来五年在师父的引领下携手前行,互助成长,何其幸运。
五年是一生中的一程,这一程也将会伴随一生。正如我们诵读的诗歌《一程一生》:一程一生,一生一程,心中永恒!这一程,必会跋山涉水。在喧嚣暗淡之时,我们循着师父指引的光亮前行。
师父分享了三个自己不同时期的课例。她曾经执教《我的叔叔于勒》的常规课,从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和环境描写到把握主旨。因学生梳理不清小说的情节,师父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阅读文本解读方面的专业书籍,寻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发现:“可是”,既是小说的创作特点,是小说中情节的转变;也是我们阅读小说时的一种鉴赏方法,转换角度进行评价,全面认识和理解人物。当我们正在感叹师父优化后的教学设计之巧妙时,师父又对单篇教学和群文阅读进行深入思考,立足学生素养,开展单元整合设计。师父说:“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一旦掌握就一劳永逸的,教学绝对不是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学生是有个性的生命体,每一个班、每一批学生,都有他们独有的特征;每一堂课,每一次训练,都有它之前的教学语境和之后的动态变化。”
师父对学生充分关注,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探索,不停钻研,如镂似刻,甘之如饴。
如镂似刻是敬业,甘之如饴是乐业。师父分享给我们的课例既是示范,也是要求。
而我,常常懈怠,有时与其他老师聊天时抱怨学生不会理情节或思路,不会概括;其实是没有给学生具体方法或支架,没有花时间反复去琢磨去尝试。
师父告诫我们,加入工作室,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场漫长又艰辛的修行。工作室五年的学习,不是一份履历,而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经历。
能与工作室那么多优秀的小伙伴同行,倍感压力。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五年说长又长,说短又短,珍惜这一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