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课,可以从这里发出——读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张蕊

(2020-08-29 20:27:34)
分类: 心得感悟

写作课,可以从这里发出

                    ——读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

                                昆明市第三中学    张蕊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看完一本书了,不管是“务正业”的书还是“不务正业”的书。这个假期的最大成就便是读了师父推荐的三本书。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让我对从教以来一直害怕的作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启示,徐飞老师的《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鞭策我以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灵魂,鲜活自己的生命,也让我的“购物车”装满书籍,让我的钱包“瘦了身”,后窗的《恋上时光深处》指引我更平和、从容地面对纷繁的尘世,忙碌的生活。

  三本书中,《从此爱上作文课》是我阅读最详实的一本。对于书名,如果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理解,可理解为,于教师而言,从此爱教作文课,对学生来说,从此喜欢上作文课。当然,这本书适合教师阅读,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此书是黄厚江老师“三十多年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他作文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喜欢此书是因为它集理论、实践、成果为一身,即既有黄老师对作文教学系统的八章32个子内容的理论阐述,又有与章节对应又独具特色的9个黄老师执教的经典教学实录,还有教学实践的成果——32篇优秀学生作文选。既让我们学习了理论的高度,又能在示范性的具体教学操作中有所领悟,还能从学生的优秀作文选中窥见教学的良好效果。故阅读此书,犹如聆听了黄老师的讲座,走进了黄老师的课堂,收获颇丰,下面一一道来。

                            柳暗花明

一直以来,我对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是很有疑惑的,在执教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的作文教学较散,依托教材写作专题展开,作文教学只提要求,少教方法,见子打子。后来尝试对写作专题进行内容整合和顺序调整以及适当的补充,但也没有形成序列。使用部编版教材后,在作文教学方面做过这样的尝试:1.读写结合,随文进行写作技能的“点”的训练;2.利用“群文阅读”,明确单元写作教学目标这一主线;3.两者结合,构成写作的面,利用单元之“材”,筑写作之“塔”。

黄老师在书中一一道破当前我踏入的作文教学误区。首先是“将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拔高了,而实际的操作又非常的低端。出现了严重的眼高手低、理想和实际脱节的问题”。不注重“写好平常作文”,有时过分强调别出心裁,语言文采,立意深刻,形式新颖等,这样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容易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其次是指令性写作过多,“只能使学生获得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而不能使学生获得写作的体验和写作的经验”。对此,黄老师还用了一个精当的比喻:“用指令性写作反复训练,就像让学生喝各种营养液,吃各种补药,终究是不能调养出好的身体的。”空追求写作方法,没有自主的真切的写作体验,学生的作文会成为空架子,没有灵魂,学生的创作兴趣也会下降。再次是“把展示式佳作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黄老师分析了两种情况,一是“在学生写作之前,展示名家名篇,并不适宜,对学生的写作心理更多是消极影响而非积极示范”。另一种是“仅仅展示优秀的习作”。这两种情况,都是我的作文教学中常出现的。最后就是在实施读写结合之时,容易侧重写作技法的分析,“把写作课上成了阅读课”。黄老师就如同一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为我当下的作文教学状态精准把脉,让我在困惑于作文教学效果不佳时,忽觉柳暗花明。

                空讲技法终觉浅,绝知作文要躬行

针对以上作文教学中我的“病症”,黄老师在他的书中都开出了相应的“良方”,我想最先服用的一帖是“让学生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我以前的作文课教学中多是引导学生去分析写作技法,譬如开头结尾可以用哪些形式,写景可以多调动感官,写人要多用描写手法,记事要设置一波三折等,有时还甚至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搬出来,让学生逐条对照。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素养的作用甚微。正如黄老师所说“没有学过写作方法和技巧,也未必就能写好文章;学过写作方法和技巧,甚至系统地学习过写作方法和技巧,也未必就能写好文章”。所以他的主张是“‘不教而教’,让学生亲历写作的过程,体验写作的过程,去经历体验和积累种种写作的感受,是作文教学最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纵观黄老师本书的9个课例,无一不是在践行着他的这个主张,如“写出人物的特点”这堂课上,老师从让学生用黄厚江三个字分别组词切入,再让学生说说“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并写一段话表现这个特点。接着围绕学生习作,引领学生甄别所写内容是否能体现要表现的这个特点,再点出写人物的特点比较容易的办法是从人物描写入手,要将人物写得丰满深入,还要通过具体事件。在掌握的材料不够的时候,可借想象、衬托、假来借等手法丰富等。整堂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写人物的写作经验,体验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过程,也就生成了新的写作经验。再如“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一例,黄老师先展示一位作家写的一篇文章的开头,内容是“我”在院子里的雪人颏下发现了一张小孩写的贺卡。让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雪人有什么特别之处。从学生找到的特别之处——贺卡,引出贺卡背后必有故事。在写故事的环节,黄老师都是引导学生按照语境先自己想,自己写,再交流讨论,有不符合语境之处进行修改,之后给出作者的原作,在与原作的对比中,既肯定学生自己的创作又引导学习了作者的独到之处,一篇“特别的”记叙文在课堂上步步生成,每个学生都有了一篇自己的创作。这样的作文课,不仅让学生都拥有了创作故事的体验,也仿佛可以探得作家创作历程的一隅。

                        “物”多用

在阅读到此书之前,我总寄希望于教材编者可以为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系,让我们有“本”可寻,部编本教材的写作体系有序,可操作性强,可是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黄老师提出暂时“放弃对作文教学系统和写作训练系统的学理追求”,“放弃对建立整体系统的追求”,“放弃对固有系统的追求”,“放弃对共性系统的追求”,“建立经验型的”,“局部的”,“灵活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系统和训练系统”。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种套餐式作文的做法,也可以叫代连锁性写作或再度作文。就是将一个小阶段的作文进行紧密型的关联性的安排。基本的形式有:1.同一题目同一要求,因人施教,内外互补。2.同一题目不同要求,分步训练,不断提升。3.同一题目不同文体、强化文体特征的。4.同一话题多次写作,训练从不同角度入话题和选择材料。5.同一题目多次写作,训练深层立意、多向立意的能力。6.同一材料不同使用,训练加工材料和根据不同要求叙述材料的能力。”有了黄老师理论的指导,作文教学便有了可“循”之路。

 对于理论的理解在此就不一一展开,“套餐式作文”的基本形式也一目了然,单谈谈感触最深的第6点。看完书中的课例,发现黄老师每每使用材料来教学时,或给出一个材料让学生多元解读,或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材料分段来用,而非整个抛出,既吊足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进作文过程,又步步启迪学生自主思考,最大化发挥材料的作用。以“一则材料的多种使用”一课为例。教师给出一个事件,内容是一位长得很普通,成绩一般,人缘很好的女生在死党们的鼓励下参加班长竞选没能选上,后来偶然得知自己只有自己的一票。接着让学生想“这个故事可以写成什么样的话题?”“能写成什么样的记叙文?”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将同学们的思路总结为一个围绕她的几个朋友及他们间的关系,“写友谊”,“一个围绕她自己”“写成长的心路历程”,进而引导学生两种思路“应该分别侧重写什么,选一个进行思考”。热烈地深入地讨论之后,老师点拨“同一个材料写不同的话题,材料的处理空间很大,具体安排又和具体的主旨有关”。在这个案例中,黄老师给了学生自主立意的空间,但也没有放任学生泛泛而写,而是为学生明确了两个思路,训练了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叙述材料的能力”。整则材料的分段使用上文讲过一例,此处便不再举例。这里只是以“材料”在教学中的使用来谈对黄老师的“套餐式作文”教学的理解,其余的,诸如同一话题,同一题目的多次写作,我想道理是差不多的,都要“物”尽其用。

                          共讲故事,“共生写作”

“共生教学”是黄老师语文教学的一大主张,此书专门有附录来谈“共生教学”,细化到作文教学方面,便是“共生写作”。黄老师在谈作文教学的内容时说:“作文课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写作的过程,丰富写作的感受,感悟写作的规律,获得写作的积累,形成写作的经验,总结写作的方法。共生写作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去感受,去积累,去感悟,去学方法”。就是“大家一起写作文,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写作文”,“大家一起讲故事”。“共生写作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四种课型为“师生共生写作”、“生生共生写作”、“自我共生写作”、“他者共生写作”。下面主要谈谈对“师生共生写作”课型的理解和感触。

  “师生共生写作”教学就是“我参与学生的写作过程,学生参与我的写作过程”。这是黄老师常进行的写作活动,也是我想最先学习的一种作文课。在“用‘感激’唤醒‘感动’”一课上,教师本是要评价学生没写好的以“感动”为题的作文,却借用生活中遭遇的一个“故事”入手,即“我”乘飞机时犹豫要不要叫醒前排头发垂在座椅后的女孩捋开头发,好让我收起小桌板,鉴于之前一次乘飞机误抓旁边女孩头发被对方用刀子般的目光划了一下的经历,我最后决定小心翼翼将她的头发捋开,推上小桌板,没有被发现一事,让学生帮老师想这件事如果写成文章应该表达什么主题,学生乐于帮老师“出主意”,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想法相碰撞,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从这件事中悟出“感激”,讨论了这个写作设想之后,老师矛头一转,说“让我们来评价最近的作文‘感动’”。本节课上,老师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写作经验,“再度作文”时便有了方向。

另外再简单说说其他三种课型,“生生共生写作”就是“学生之间互相激活开展写作活动”,“用学生自己的写作感受和体验激活同伴的写作感受和体验”,作文评讲课便可运用这种课型,“目的不在于说明某篇习作好还是不好,而是借助于典型的习作”“让大家知道文章应该怎么写”。“自我共生写作”就是“借助自己的习作——成功的不成功的,完整的不完整的——写出新的习作”。可以有意识的将自己文章和素材进行再生利用,或尝试“再度作文”,即“同一个素材、同一个题目、同一个立意、同一个话题”多次写作,也将有不同的收获。“他者共生写作”就是“借助别人的文章(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并不精彩、优秀的,可以是名家的,也可以是普通人的),写出自己的文章”。主要是借他者的文章,激发自我的写作欲望。

    合上此书,心潮澎湃!愿我从此,爱,上作文课,也愿我的学生从此,爱上,作文课。“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作文课,或许我也能走得很远,《从此爱上作文课》便是我的发出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花园(殷蕊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