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可以从这里发出——读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张蕊
(2020-08-29 20:27:34)分类: 心得感悟 |
写作课,可以从这里发出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看完一本书了,不管是“务正业”的书还是“不务正业”的书。这个假期的最大成就便是读了师父推荐的三本书。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让我对从教以来一直害怕的作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启示,徐飞老师的《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鞭策我以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灵魂,鲜活自己的生命,也让我的“购物车”装满书籍,让我的钱包“瘦了身”,后窗的《恋上时光深处》指引我更平和、从容地面对纷繁的尘世,忙碌的生活。
一直以来,我对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是很有疑惑的,在执教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的作文教学较散,依托教材写作专题展开,作文教学只提要求,少教方法,见子打子。后来尝试对写作专题进行内容整合和顺序调整以及适当的补充,但也没有形成序列。使用部编版教材后,在作文教学方面做过这样的尝试:1.读写结合,随文进行写作技能的“点”的训练;2.利用“群文阅读”,明确单元写作教学目标这一主线;3.两者结合,构成写作的面,利用单元之“材”,筑写作之“塔”。
黄老师在书中一一道破当前我踏入的作文教学误区。首先是“将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拔高了,而实际的操作又非常的低端。出现了严重的眼高手低、理想和实际脱节的问题”。不注重“写好平常作文”,有时过分强调别出心裁,语言文采,立意深刻,形式新颖等,这样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容易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其次是指令性写作过多,“只能使学生获得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而不能使学生获得写作的体验和写作的经验”。对此,黄老师还用了一个精当的比喻:“用指令性写作反复训练,就像让学生喝各种营养液,吃各种补药,终究是不能调养出好的身体的。”空追求写作方法,没有自主的真切的写作体验,学生的作文会成为空架子,没有灵魂,学生的创作兴趣也会下降。再次是“把展示式佳作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黄老师分析了两种情况,一是“在学生写作之前,展示名家名篇,并不适宜,对学生的写作心理更多是消极影响而非积极示范”。另一种是“仅仅展示优秀的习作”。这两种情况,都是我的作文教学中常出现的。最后就是在实施读写结合之时,容易侧重写作技法的分析,“把写作课上成了阅读课”。黄老师就如同一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为我当下的作文教学状态精准把脉,让我在困惑于作文教学效果不佳时,忽觉柳暗花明。
针对以上作文教学中我的“病症”,黄老师在他的书中都开出了相应的“良方”,我想最先服用的一帖是“让学生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我以前的作文课教学中多是引导学生去分析写作技法,譬如开头结尾可以用哪些形式,写景可以多调动感官,写人要多用描写手法,记事要设置一波三折等,有时还甚至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搬出来,让学生逐条对照。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素养的作用甚微。正如黄老师所说“没有学过写作方法和技巧,也未必就能写好文章;学过写作方法和技巧,甚至系统地学习过写作方法和技巧,也未必就能写好文章”。所以他的主张是“‘不教而教’,让学生亲历写作的过程,体验写作的过程,去经历体验和积累种种写作的感受,是作文教学最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纵观黄老师本书的9个课例,无一不是在践行着他的这个主张,如“写出人物的特点”这堂课上,老师从让学生用黄厚江三个字分别组词切入,再让学生说说“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并写一段话表现这个特点。接着围绕学生习作,引领学生甄别所写内容是否能体现要表现的这个特点,再点出写人物的特点比较容易的办法是从人物描写入手,要将人物写得丰满深入,还要通过具体事件。在掌握的材料不够的时候,可借想象、衬托、假来借等手法丰富等。整堂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写人物的写作经验,体验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过程,也就生成了新的写作经验。再如“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一例,黄老师先展示一位作家写的一篇文章的开头,内容是“我”在院子里的雪人颏下发现了一张小孩写的贺卡。让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雪人有什么特别之处。从学生找到的特别之处——贺卡,引出贺卡背后必有故事。在写故事的环节,黄老师都是引导学生按照语境先自己想,自己写,再交流讨论,有不符合语境之处进行修改,之后给出作者的原作,在与原作的对比中,既肯定学生自己的创作又引导学习了作者的独到之处,一篇“特别的”记叙文在课堂上步步生成,每个学生都有了一篇自己的创作。这样的作文课,不仅让学生都拥有了创作故事的体验,也仿佛可以探得作家创作历程的一隅。
在阅读到此书之前,我总寄希望于教材编者可以为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系,让我们有“本”可寻,部编本教材的写作体系有序,可操作性强,可是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黄老师提出暂时“放弃对作文教学系统和写作训练系统的学理追求”,“放弃对建立整体系统的追求”,“放弃对固有系统的追求”,“放弃对共性系统的追求”,“建立经验型的”,“局部的”,“灵活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系统和训练系统”。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种套餐式作文的做法,也可以叫代连锁性写作或再度作文。就是将一个小阶段的作文进行紧密型的关联性的安排。基本的形式有:1.同一题目同一要求,因人施教,内外互补。2.同一题目不同要求,分步训练,不断提升。3.同一题目不同文体、强化文体特征的。4.同一话题多次写作,训练从不同角度入话题和选择材料。5.同一题目多次写作,训练深层立意、多向立意的能力。6.同一材料不同使用,训练加工材料和根据不同要求叙述材料的能力。”有了黄老师理论的指导,作文教学便有了可“循”之路。
“共生教学”是黄老师语文教学的一大主张,此书专门有附录来谈“共生教学”,细化到作文教学方面,便是“共生写作”。黄老师在谈作文教学的内容时说:“作文课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写作的过程,丰富写作的感受,感悟写作的规律,获得写作的积累,形成写作的经验,总结写作的方法。共生写作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去感受,去积累,去感悟,去学方法”。就是“大家一起写作文,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写作文”,“大家一起讲故事”。“共生写作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四种课型为“师生共生写作”、“生生共生写作”、“自我共生写作”、“他者共生写作”。下面主要谈谈对“师生共生写作”课型的理解和感触。
另外再简单说说其他三种课型,“生生共生写作”就是“学生之间互相激活开展写作活动”,“用学生自己的写作感受和体验激活同伴的写作感受和体验”,作文评讲课便可运用这种课型,“目的不在于说明某篇习作好还是不好,而是借助于典型的习作”“让大家知道文章应该怎么写”。“自我共生写作”就是“借助自己的习作——成功的不成功的,完整的不完整的——写出新的习作”。可以有意识的将自己文章和素材进行再生利用,或尝试“再度作文”,即“同一个素材、同一个题目、同一个立意、同一个话题”多次写作,也将有不同的收获。“他者共生写作”就是“借助别人的文章(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并不精彩、优秀的,可以是名家的,也可以是普通人的),写出自己的文章”。主要是借他者的文章,激发自我的写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