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写作教法,提高语文素养——读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有感
(2020-08-29 19:08:10)分类: 心得感悟 |
优化写作教法,提高语文素养
——读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有感
昆明铁路五中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作文教学,而现实是中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不浓,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写作作文的能力不强。要想解决中学写作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就必须分析导致中学生写作兴趣薄弱的原因,然后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一、
(一)缺乏动力
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不高,学生写作目的功利化,普遍存在语文写作动力不足现象。当问到学生写作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时,大部分人认为是应对考试,也有认为是老师要求,自主有写作愿望的学生只占极少数部分。
(二)缺少素材
学生的阅读量不足,甚至不读书导致缺少写作素材,同时,现代社会的科技飞速发展,客观上挤压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沉浸于网络中。视频中的动画、声音、光影的快速变化刺激着中学生的大脑,给学生带来与阅读不一样的体验。在此对比下,慢速、精心、单一的阅读画面已经不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
(三)缺少方法
很多学生看完老师的评语后,就不再看自己的作文了,可见学生的不良的写作习惯制约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写作的确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绝对的难点,教师即使给予学生一个非常新颖独特的材料,让学生来写,不同能力的学生写出来的内容一定是天差地别的。这就牵涉到一个写作知识,写作习惯的培养问题。很多中学生写作文往往是提笔就写,任意发挥,凑到字数即可,缺少很多基本的写作习惯的培养与长期的实践。
1、教师专业素养尚待进一步提高
语文教师的专业写作水准并不高,很多老师除了备课,写教案之外,几乎不动笔,更遑论亲自写作了。
2、
教师不能够熟知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的要求,初中每个学年的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完善,未精准每个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教师的每个环节都缺少统筹安排,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
3、
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耗时久,收效并不明显,教师往往会发现作文教学的收效甚微,于取得成绩并无太多助益。因此,久而久之,作文课堂的教法就流于教师讲评,学生聆听的枯燥单一的模式。
4、
作文批改一直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自批,互评作文的机会很少,作文批改的模式比较单一。
二、黄厚江作文教学理论的运用
这个假期,好好地拜读了黄厚江的《从此爱上作文课》,里面凝聚了黄老师的教学智慧,也对自己今后教作文有了一定的启发。
()读写结合,丰富学生积累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版块,两者的有机结合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路线。黄厚江将读写结合引入写作教学中,但强调“必须以写为主,读是为了写,而不能本末倒置或轻重不分,也不能生硬组合或者两者割裂”
(二)生活观察,开阔写作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在7至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提到“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生活可以引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而写作就是将这种真实的情感、思考外化出来的过程。写作来源于生活,真实的经历自然会让学生写作“有写”,指向生活的写作更能使学生的写作变得“有我”、“有物”。写作教学如果忽视生活积累,则是在建“空中楼阁”,没有根基,自然难以成效。
(三)群体故事,激发写作欲望
传统的写作教学只重视学生封闭状态的理解与接受,而忽视了群体对话的作用。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主张之一就是“大家一起讲故事”,大家,即老师和学生;故事,即鲜活的写作素材。群体故事法在多个层面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其一,人都有表达分享的愿望,群体故事法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大家一起分享,增加了个体对写作活动的期待。其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群体故事中,不同的、新鲜的思维共同碰撞,激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其三,故事的交流不仅为写作提供了鲜活的写作情景,同时在素材积累上大有裨益,学生“有写”的对象了,自然就“想写”作文了。简单说就是学生之间互相激活开展写作活动”
例如,黄厚江执教的班级有这样一个惯例:课前学生彼此分享小故事。在作文教学中,黄厚江自己也常常变成故事的讲述者。这些故事还不足以成为直接的作文材料,它还处于未完全状态,而人对于未完全的事物具有趋向性,半开放的、具有生长性的故事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写作活动得以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群体中优化同伴关系,不想写的同学被感染着进入写作情境,主动构建并积极参与的同学在此过程中建立坚定的兴趣倾向。在介绍什么是共生写作教学法时,黄厚江通常会举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一个同学讲的一个故事引起的,通过这个故事,全班一起讨论如何写作,极大放大了故事本身的教学价值。
(五)
语文教学是不仅在于个人化的体悟,而且也依赖于集体性的交互。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最不应该被忽视的教学资源,在这种集体性的互动中,教师往往更偏向于给予好的学习表现以关注,而直接漠视差的学习表现。而好与差的判断在于是否接近教师的预期表现。教学现场是真实存在的、不可确定的、鲜活的,灵活的教学需要依时而动、顺势而教。教学现场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教学作用是最直接的,影响是较为深刻的,方法是较为具体的。例如在《风》作文评讲课中,黄厚江关注不同的学生对“风”的不同理解,还尤其重视稍有偏差的理解,并以此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领会切题的立意,对学生所有学习表现的尊重自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有质量的写作活动,因此,学生对“风”这一主题生发出了各种不同的立意,获得了独特的写作体悟。除此之外,学生的低分作文常常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黄厚江运用这些资源发散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写作体验进行再生作文。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对语文教师而言,是很大的挑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保障。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知识面涉及广泛,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在课余时间不断加强自身语文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