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莫终止,一旦能贯通——浅谈小初语文教学的差别(张笑予)
(2020-07-14 13:42:14)分类: 心得感悟 |
半途莫终止,一旦能贯通
——浅谈小初语文教学的差别
张笑予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每到起始年级,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老师说:“一届不如一届,这些都不知道……”学生说:“我小学语文都没下过95,中学就没上过80……”学生失落,家长疑惑,老师着急。似乎学生和老师对彼此都有很多问号。
对于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育,理想状态是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里谈到的: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的前提和准备,初中语文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延续和提升。
可是在自己的观察中,发现小初语文之间的接续并不能如此顺利。一方面,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畏难情绪,对语文学习也很感兴趣,可是惰性心理却很普遍,认为考前记记背背就行,缺乏主动对文本进行思考的意愿和能力。同时,依赖心理也比较重,总是把学习过程和结果寄希望于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上。另一方面,老师似乎也不够了解学生,初中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不多,对学生学习的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够清楚。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与学生小学习得的能力有较大的跨度,学生很难一时达到、迅速适应。这样一来,初中老师在教学时就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很难实现顺利衔接。学生也很容易有挫败感,信心受到打击。学生和老师都要经历一段不短的阵痛期。
解决小初衔接问题,我能力尚浅。但看到8日在昆明市经开区附属学校里开展这场小初不同学段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就小初语文的不同,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小小想法。
学习内容有差异
小学语文的教材篇幅比较短,知识点较少,课文以记叙文为主,有着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要求一般是字词的识记和文章内容的浅层理解,难度不大。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都有所增加,课文的篇幅加长,知识点数量和难度也相应增加。除了大量的积累识记以外,更侧重于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其中,科学性强的说明文和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对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有不同
在学生学习方面,小学阶段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怀抱中成长,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业任务即可,自主性要求不高。而初中除了上课,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以及广泛的课外知识的汲取同样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觉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在教师讲授方面,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重点的知识会反复讲练,保证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一般而言,学生平时只要专心听课,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就能取得好成绩。而初中课时较为紧张,教师讲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点往往一带而过的。加之学生数量较大,教师不太可能逐一细致地辅导,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自觉、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
能力要求有改变
在阅读能力方面,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目标是能够拼读识记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偏重于理解词句、辨析词语、文章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标点符号的用法等方面的学习。而初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偏重于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文字材料进行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和领悟,享受审美乐趣。此外,初中语文在阅读速度、文体意识、表达方式上也对同学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在写作能力方面,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真实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较少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塑造有限。而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要能够准确、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做到文从字顺。除了语言表达外,更强调学生的思想性、逻辑性。
在口语交际方面,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在与人交流时能抓住他人说话的要点,表达时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文明用语。而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要能根据说话者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其观点和意图,不仅在表达内容上要清楚、连贯,而且要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两节精彩的《爱莲说》教学后,杨师叔以教研员的视野与高度,与我们分享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也与我们分享了关于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的取舍的思考。
罗蓉老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以课堂实例让我们初中老师能好的理解小学文言教学的目标与方式。虽然只是一类文本,可我们也能由此略知小学语文的理念和要求。
而作为拥有初高中贯通能力,反复对我们谈及学段贯通价值的周老这样说:“语文老师不能因自己教某个学段,就降低对自身语文专业素养的要求。教学是衔接有序的,教师的目光要长远。”
是啊,语文老师所在的高度决定了语文课堂的高度。只有语文老师不满足于现状,对世界永远保有好奇心,不排斥去接受新知识,不畏惧去面对新问题,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才能用自己的眼界给学生一个有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