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醒 ——《城南旧事》导读讲座听后感
(2017-10-24 22:53:10)分类: 心得感悟 |
且行且醒
——《城南旧事》导读讲座听后感
周一的晚上,秋风萧瑟,大成绿地“有间书屋”,一群语文老师齐聚一起,聆听徐杰老师带来的导读课指导讲座。《城南旧事》,以前我零零落落读过,快忘光了。徐老师以“找关键词”、“猜”、“取小标题”、“说故事”、“改写”几个环节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读原著。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这个故事像个渔网一样被老师这么一提,就呈现于我眼前了,并且极大地吸引着我再次去读这篇小说。老师何以有这样的能耐?徐老师说,读书,安静地读书,反复地读,一遍是不行的,再来,三四遍地读,七八遍地读。我忽然想起我平日的备课。今天很诚实地以一个实际案例来反思我的教学堕态。
备课《重塑生命的人》。第一遍读文章,初步建立想法,让学生感受莎莉文老师如何引导一个聋盲哑的孩子认识事物,显然,我看到的只是老师怎么教,让我觉得容易下手,设计问题“莎莉文老师怎么引导海伦认识这个世界”。第二次读课文,有几个词语吸引了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我留心到海伦的感受,我不敢再疏忽,发现莎莉文老师不仅教海伦认识自然的事物,还让海伦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成就感,并且在适当时机让海伦体会各种情感,不断地丰富着海伦对生命的认识。于是第三遍、第四遍地读课文,我才发现自己的一个误区,我总站在莎莉文老师的角度去考虑怎么教学文章,而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这是海伦写莎莉文老师的、赞颂这位老师的文章。我忽然发现我备课时的一个大误区,自以为文章浅显易懂,才一两遍就自作主张地设计教学问题,就想这么随意地安排教学。我再次把课文读了几遍,又和两位同事一起讨论了文章。“悔恨”一词成了我们争论的焦点。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着意写的“悔恨”更重要,因为“悔恨”让我们看到海伦的生命开始走进了他人,懂得了去为别人考虑,开始了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而这正是教育的本初意义,于此,也让我们感受到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智慧以及海伦对老师的认识、产生的由衷的感激之情
教育,静候一朵思想之花的开放,在这过程当中需要教师不断为其施肥、浇水,园丁之责何其重要。倘若我平日的教学只流于形式,没有多次阅读、没有深度思考,那我能否在短暂的课堂时间传递有效的信息、作出有效引领呢?一篇课文,我尚且如此随意而为,那对于一部名著呢,我能静心读下去吗?不仅没往自己桶里装水,还因为自己的浅薄阻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每每去听课、听讲座,我总会审视自己,包括写着老师布置的学习随笔,我都感到自己的浅陋,理论知识的缺乏、语言文字的单调……一条条虫爬在我的心上,撕咬着、咀嚼着……所幸的是,还有敢于撕裂的勇气,今朝不破,莫不是要从此腐朽、沉溺?且行且醒吧!
昆十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