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2022-05-17 11:36:06)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语言情境,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和自主学习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可持续学习力等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学习力

一、研究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的学习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有效改进课程教学,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优势和网络环境的丰富资源,根据小学英语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的手段。

    本文选取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6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做了思考和分析。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内容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6 How do you feel? Part A Let's learn Write and say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虽已有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但是部分学生已失去英语学习的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向学生呈现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课件,吸引学生兴趣和参与性。同时,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库,让学生“学无定所”“、学无定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单词angry  sad  worried  happy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能够掌握句型How do you feel? I’m...并能做交流。

2、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通过地道的语音输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面貌。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学习英语的能力,逐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互帮互助的乐趣。

(四)教学策略方法

教学中,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提供课前导学,创设真实情境,呈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通过“Look and say”“Listen and chant”“Watch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Let's act”等活动形式习得语言,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Stepl:Warm up & Lead in

笔者播放一首欢快的英文歌曲“If you happy”,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吟唱。通过动画里出现的各种动作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感官体验,同时引出了本课所要学的情感类形容词。

教师以多媒体的方式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呈现动物们欢乐的情境,学生自由描述。

Step2: Presentation  & Practice

情境一:笔者创设Sarah的一只顽皮猫的一系列故事,例如它打碎花瓶,它上到树上下不来,它生病了等故事,Sarah 和猫的不同心情,然后通过单词的声音链接输入纯正的单词发音,并通过chant巩固操练单词和句型,在动感的节奏中学生感受到了英语的韵律美。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情境二:课件呈现一份 图片情境,different feelings in different situation,促使学生在语篇中提升单词、句型的实际运用能力。

任务一:自主补充故事。课件一步步呈现故事情境,步步递进,步步留白,通过录音示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A:Two girls are playing

B:Yes ,they are happy

A:There is a dog

B:The boy is afraid

任务二:学生准备表演故事并拍摄。

1、教师播放故事动画,学生再次感知故事,通过动画中的人物动作、语音语调刺激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体验。

2、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3、学生小组合作准备并表演,四人表演,一人旁白并拍摄(拍摄完毕并保存,课后放到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任务三:利用英语趣配音平台给课文配音。教师在英语趣配音平台上出示动画,检验学生朗读程度。

Step 3: Homework

任务:Finish a report.学生补充完成,巩固所学故事和单词、句型。笔者创新情境,基于语篇又高于语篇的任务设计,既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在不同应用层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体会互相帮助的情感。

三、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优势思考

(一)实施课程融合,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乐学氛围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集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于一体的学习资源,更易营造轻松乐学的氛围。本堂课,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首欢快的歌曲,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其中,然后通过出示动物们欢乐的情境,运用声音、图片、动作等方式,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实施课程融合,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遵循多输入原则,强调“磨耳朵”式训练,尽量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培养学生语感。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融合,可以有效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供学生高效率、大容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加大教学密度,提高学习效率。本堂课,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了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了重点单词和句型的实际运用,然后教师通过有趣的动画、鲜明的图片、地道的录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情境体验和地道的跟读模仿语境。另外,教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设计了大量的任务驱动、高密度的环节,使学生学习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增大了教学容量,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实施课程融合,拓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英语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利于教师创设生动的生活场景,设计充分落实语言功能的任务,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本堂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步步留白,层层递进,呈现故事情节,在小组合作补充故事环节中,学生通过积极与他人合作,在自己的记忆库中整理所学语言知识,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发现语言规律;学生通过英语趣配音平台的反馈认识到自己学习英语的进步与不足,通过录制表演并上传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整堂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各方面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学习力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四)实施课程融合,优化自主学习,实现无界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学生的在校时间有限,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基于课堂和网络双平台,使英语学习有效延伸到课堂之外,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无界课堂。本堂课,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询单词等获取信息并预习;在布置作业这个环节,以往教师布置的朗读作业很难有效落实检查,通过信息技术,学生朗读并上传至网络,这样,学生既能实现资源共享,又能在听他人的朗读中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实现了“无界课堂”,又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策略、实现无界课堂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更有利于小学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董振.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案例研究[J].教育观察,2013.92(26):69-7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20121月第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给小学英语课堂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案例研究

 

 

 

 

 

 

 

 

 

 

 

 

安村小学

马向娜

202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