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二)
(2024-02-29 21:10:42)陶行知先生看到了问题,从而提出的“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理念吧!这也要我们将教育的减法用起来,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教室、走出家门,去接触真实的大自然、大社会,了解并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将书本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
随着生活条件地提高,大部分孩子在家也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宝贝,家长想将一切自认为好的东西都捧到孩子面前,却忽略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降低了学生的独立能力。这可能是陶行知先生考虑到教育要具有前瞻性,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的理念。陶行知先生批判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理念,因为这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解放头脑的同时,也要解放双手,让学生知道用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不正符合双减背景下提出的劳动教育吗?看来,优质的教育理念都是息息相通的。
朱老师说到:“为什么我们的教育生活不幸福”,“正是因为我们的加法太多。内容的加法,学制的加法,还有文凭的加法,让我们今天的学生不堪重负,严重内卷。”减法本身不是目的,它是要求我们提质增效,也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只有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只有真正地让孩子动脑多问善思,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双减的今天,也希望我们在不断探索教育的过程中真正慢下来,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会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