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贾宝玉身份”的暗示
(2024-01-03 09:01:19)这篇文章,是上篇《贾宝玉名字隐意》的结尾部分。因文章太长,当时只发了前半部分。今天就补上吧。
作者在以下几处,暗写了贾宝玉的身份。
一、第十六回,秦钟因病将逝时,其魂魄还惦记着家中诸事而不肯离去,无奈鬼判不答应。秦种便“百般求告鬼判。可这些鬼判不肯徇私,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书人,……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此时,秦钟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又道:……让我回去,和好朋友说句话。……他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报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依我们愚见,他是阳,我们是阴,怕他们也无益于我们。’都判道:‘放屁!俗语说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众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
从上述可知,贾宝玉的身份是:
其一,阴曹地府的鬼使们都害怕他(包括鬼使们的头头“都判官”也害怕贾宝玉)。鬼使们先前还是“上下都铁面无私”“雷霆电雹”从不“瞻情顾意”。听见“宝玉来了”,“先就唬慌起来”“也都忙了手脚”。并且,鬼使们还明明知道“他是阳,我们是阴,怕他也无益于我们”。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往往都是人怕鬼,而这里的鬼却害怕人,岂不怪哉?关键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其二,贾宝玉是“管天下事”的“天下官”。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贾宝玉,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娃娃,况且也没有任何官职,他怎么就成了“管天下事”的“天下官”呢?
笔者认为,这是暗写贾宝玉,将是未来皇帝的继承人。
因为古人认为,皇帝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注:古时皇帝有重大决策,都要请示天帝。如康熙立皇太子和废皇太子时,都去天坛奏明天帝。康熙还说:“做皇帝的是授天之命”)。而皇帝的继承人,就是未来的天子。
世间万物,都归天帝所管,自然也包括阴曹地府内的所有之鬼。作者写鬼使及他们上司都害怕贾宝玉,是暗说贾宝玉将是未来的天子,即皇位的继承人。而现实生活中的这个人,就是皇太子胤礽。除了皇帝之外,也只有皇太子,是“管天下事”的“天下官”了。
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雨村说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指贾宝)来历不小。……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冷子兴接着说道:“万人皆如此说”。
这一段的意思是,贾雨村有“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所以他才知道贾宝玉的“前世”,知道贾宝玉是有“来历”之人。这就如同《八仙得道》中的锺离权,知道吕洞宾的前世(东华帝君)是一样的。那么,贾宝玉的“来历”是什么呢?请看下文。
三、贾雨村接着说道:“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应劫而生。……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之后,贾雨村就把各朝各代的帝王将相历数一遍。即“尧、舜、禹、汤,文、武,……始皇,王莽,曹操,桓温,……”等等。以此暗示,贾宝玉非“大仁者”,即“大恶者”。即暗说其将来,若非明君就是篡臣。那他的“身份”将是怎样呢?
更为重要的是,冷子兴还补了一句:“万人皆如此说”。就是说,“天下人都知道贾宝玉的来历不小”。就是说,贾宝玉的身份,不但比肩于帝王将相,而且天下人还都知道这件事,这不就是暗指皇太子吗?
四、作者在书中多次暗示,人们要“避讳”宝玉的名字的。第二十七回,凤姐问红玉的名字时,红玉答道:“原叫红玉的,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凤姐听说将眉一皱,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的。”说明贾府的实际管家人王熙凤,不允许别人重了贾宝玉的名字。如果不是作者有意这样设计,他给小红起名时,直接叫“小红”不就得了吗,何必还要再改名呢?
还有第十八回,元妃命宝玉以“怡红院”为题作诗,宝钗看见诗内有“绿玉春犹卷”句,便趁众人不备,急忙回身悄推他(指贾宝玉)道:“他(指元妃)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再想一个改了罢。”于是,宝玉便将“绿玉”改为“绿蜡”。
这也是作者借宝钗之口,告诉读者,要讳“玉”字。不然,作为姐姐的元妃,她怎么会“不喜欢”自已弟弟的名字呢?分明是因为“讳”的缘故。
综上所述,作者暗示贾宝玉的原型,就是皇太子胤礽。清朝及其之后,再无一人可有此身份。
本文选自《解开红楼梦作者之谜》第二篇 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