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从二令三人木”解

(2024-01-04 15:27:17)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中去了太虚幻境,看了十二钗的簿册。其中,王熙凤簿册上,画着“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其中,“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其意为何,至今仍无定论。在九十多年前,胡适先生在他的《红楼梦考证》中曾写道:“‘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个谜竟无人猜得出,许多批《红楼梦》的人也都不敢下注解。这个谜只好等上海灵学会把曹雪芹先生请来绛坛时再来解决了。”

此后,有人认为“一从”是指王熙凤嫁入贾府后,对贾母、王夫人等言听计从,处于从属地位;“二令”是说王熙凤得宠后,大权在握,发号施令;“三人木”,是说王熙凤最后被贾琏所弃,休回娘家。因为“人”“木”合在一起为“休”字。

这种解法,显然是不合写书人本意的。因为,“十二钗”簿册中每人判词的“谜底”,除了和谜面的文字有关外,还和“背景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十二钗副册”之首——香菱的簿册上,“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不论是判词还是背景图,都暗藏着同一个意思,就是香菱将在夏金桂的迫害下,遭难身亡。判词中的“根并荷花一茎香”暗指香菱;“两地孤木”,藏一“桂”字,指夏金桂。背景图中也是“桂花”之下“莲枯藕败”。

需要注意的是:在“自从两地生孤木”一句之后,有脂批“拆字法”三个字;而在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之后,也有脂批“拆字法”三个字。

那么,王熙凤簿册上的判词、背景图的“谜底”是什么呢?其实,若能解开“一从二令三人木”这一句,则“凤姐簿册”之谜,也就一开俱开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从二令三人木”句中所藏之谜。

因为,薄册中的背景图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说明凤姐的判词必定和“冷”字有关。也就是说,判词中的“二令”必得解为“冷”字才对。可是,“二令”若解为“冷”字,那“三人木”又怎样解释呢?

若想解开“三人木”之谜,我们不妨参照香菱判词中“自从两地生枯木”的解法。因“地”是由“土”组成的,所以“两地”暗指两个“土”字;“枯木”暗含一个“木”字。“两土一木”即为“桂”字。全句的意思是:香菱自从遇见夏金桂,便开始遭难,直至死去。

依照香菱判词的解法,王熙凤判词中的“三人木”,应该解为一个“榀”字。因为,“人”是以“口”为单位的,“三个人”就是“三口人”;所以,“三人木”就是“三口木”。按照《新华字典》的解释:“榀:量词,一个房架叫一榀”。

就是说,“榀”是指“由柱子和房梁、椽、檩等构成的框架”。故“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句,便可解读为:自从住进了寒冷的“框架子房”(应是贾家败落后,只能住在一个简易屋内),王熙凤的命运就开始多舛;哭向老家金陵之后,愈加悲哀。

再者,把“一从”,解读为“自从”,这在书中也是有先例的。如第六十八回,尤二姐说:“奴家年轻,一从到了这里之事,皆系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还有,潇湘妃子的《咏菊》中,也有“一从陶令评章后”之句(第三十八回)。至于“榀”字,它虽解读为“框架子房”;但在书中,它还应包括亭、阁、楼、榭等,类似房屋的建筑,或者是过火后仅剩存的“房架子”。


本文选自《解开红楼梦作者之谜》第四篇  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