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谣之上夜校

(2020-02-11 11:48:06)
标签:

情感

分类: 似水年华
家乡谣之上夜校

家乡谣之上夜校

我们村的小学和邻村冯营的小学都是只有五个年级,因为那儿时候农村的失学率比较高,一到五、六年级,学生人数就比较少了,两个村就进行合并。比如冯营小学有五年级的时候,我们七弓张小学就没有五年级了,只有六年级。六年级属于毕业班,课业压力相对大一些,所以就时兴冬天上夜校。也就是每人带一小段蜡烛去学校里上自习。为何冬天上夜校呢?因为冬天天黑得太早。
大姐大我六岁,她十三岁上夜校。我当时只有七岁,看她常晚上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带着蜡烛出去,就缠着她带我去。大姐很疼爱我,就带我去了,还让我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小人书,并分给我一小段蜡烛。我问姐姐可不可以打着我自制的小灯笼去,大姐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把我的罐头瓶灯笼打上,随着大姐出了家门。娘追出来叮嘱说:“去了别给你姐姐添乱。”我还没说话,姐姐已回头说:“放心吧娘,晓跟着我一定没事儿。”
还没到教室,就知道已经有很多人了。因为有些漏风的教室里已经满是温暖而摇曳的烛光。走进去,一个个裹得严严实实的身影前是一小段一小段的蜡烛,教室里很安静,印象中没有人对我的到来表示惊奇,让我本来特别躁动新奇的心也瞬间安静了下来。我吹熄了罐头瓶灯笼,乖乖地坐在了大姐旁边。看她点燃蜡烛,滴蜡油在桌子上,固定好蜡烛,然后就埋头温起书来。我也学她的样子,点燃蜡烛,滴蜡油固定好,埋头读我的小人书,印象中读的是残墨的《东方大侠》。
时间过得很快,感觉不一会儿就放学了。大家吹熄了蜡烛,空气里立刻弥漫了一种蜡油来不及燃烧完全的那种气味儿,呛鼻子,但是觉得挺好闻。大姐牵着我的一只手,我另一只手提着我的罐头瓶灯笼,一起出了教室。这时才有几个大姐的同学逗我说:“这不是晓么?”我腼腆着说不出话来,只是傻傻地笑。
走出校园,竟然看到捆儿(捆儿的故事请见《家乡谣之捆儿》)在那里卖瓜子儿,姐姐给我买了一大捧,我甭提多开心了。本来还觉得有些冷,立刻就觉得一点儿都不冷了。
等到我六年级上夜校的时候,大姐已经辍学打工了。
早就盼着自己能上夜校,等老师一宣布上夜校的消息,兴奋得不得了。已经不再用罐头瓶灯笼了,都带着自家买的袖珍手电,就是不用电门,只要把尾部一按就会亮起的那种,又方便又省空间。教室里也不再点蜡,而是用灯管了。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我们灯管明亮的教室比大姐烛影幢幢的教室少了一点儿什么东西,现在想来,可能是仪式感吧。
去的时候三五成群,回的时候更是呼朋引伴。赶上下过雪,有时会一走一跌,也照样觉得开心。赶上结了冰,就一个个抢着到冰面上打“出溜滑”,摔个屁股墩儿也觉得特别过瘾。临过年的时候,就都在兜里装满摔炮或飞老鼠。回家路上走一路,放一路。于是摔炮声便此起彼伏,飞老鼠也时不时如一道道火绳飞向天空。有时为了让飞老鼠飞得更高,就把弹弓也带上,点着飞老鼠后再将其射出去,那情形就相当壮观了。
摔炮摔空了,飞老鼠飞完了,就伴的同学们也都各回各家了,虽然意犹未尽,但剩下的一段路程只能靠自己来走了。冬天的夜很寂静,除了偶尔的狗叫声,就是时常响起的风声。我胆子不大不小,赶上有星有月的时候胆子就大一些,无星无月的时候胆子就小一些。那时候村子里还没安装路灯。一般情况下人多的时候我会用我的袖珍手电,证明你们有的装备我也有,剩我一个人时反而一般不会用,首先是怕费电,再就是总感觉手电的光会给神呀鬼呀什么的提供锁定我的线索。当时已经看过老版《聊斋志异》的电视剧了。那种摸黑前行不时扭头看是否有神呀鬼呀跟着自己的体验,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记得一天晚上风很大,我刚拐到离家只有二百米的过道里,忽然一个黑黝黝圆滚滚的东西伴着“嚓嚓”的声音朝我滚过来,我吓得“啊”了一声,整个人都定在了那里。离近了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大棵干枯的蓬草,老家话叫“榨猛”(不知有没有其他同音字)。“榨猛”从我身边滚过去,借着风势拐个弯儿,消失不见。我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拖着发软的腿一步步挪回了家。等到了家才发现,袖珍手电上已全是冷汗了。
后来,七弓张小学和冯营小学不再合并,再后来,夜校就没了。
2020.2.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