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谣之摔四角
标签:
情感 |
分类: 似水年华 |

有些地方管这种游戏叫摔元宝,听起来很阔气,我们那一块儿叫摔四角。四角就是拿两张比较结实的纸(一般是三十二开的)交叉叠成的正方形,两个人用自己的四角去摔对方的四角,谁把对方的四角摔反了面,就算赢了,就可以将对方的四角拿走,收为战利品。我小时候摔四角的技术算是中上游,胜多败少,但谈不上笑傲群雄。因为玩儿这个既需要力气又需要技术。我小时候瘦得跟鸡崽儿一样,在力气上肯定被碾压,幸亏我的技术还是可以的。
摔四角的常用技术是“扇”、“撞”和“铲”。“扇”就是不与对方的四角接触,纯靠自己四角扇出的风将对方的四角扇翻。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对方的四角比较轻,或者对方的四角是刚叠成的虽然可能不算轻但抓地性不强的时候。这种技术不大有人使用,但只要使用的基本上就是高手。庆茂就特别喜欢用“扇”,他比我大三四岁,不管对方的四角是什么风格,他一律势大力沉且极富节奏地用“扇”,且胜率极高,好像地球引力在他祭出“扇”这一法宝的时候也瞬间失灵一样。搞得我们避之唯恐不及。一见他哼着歌儿揣着一兜子四角走过来,我们就四奔而逃,如鸟兽散。
“撞”就是用自己的四角奋力撞击对方的四角,以求将其撞翻。这门技术适用于对方的四角比较厚比较容易借力的时候。“铲”就是将自己的四角快速铲过对方的四角,以求将其铲翻。这门技术适用于对方的四角有些翘角的时候。三种技术各有利弊,使用率比较高的是“撞”和“铲”,比如我和大权最常用的就是“铲”。
大权是我的小伙伴之一,也超喜欢摔四角。我俩儿铲过来铲过去,一边用力铲,一边嘴里大声嘟囔着自己的必胜口诀以壮声势,比如“过来吧你!”那个“过”字要加逻辑重音;或者“看谁厉害?”那个“看”字也要加逻辑重音。反正越霸气越吓人越好。有一段时间大家受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影响,就都在自己的四角上写上了“东邪西毒”、“郭靖黄蓉”等字眼,还有写“江南七怪”的。于是呼喊的内容可能就成了“蛤蟆功”或者“降龙十八掌”。直到有一方的四角不争气地反了面,另一方才欢呼一声,从地上把战利品拿起来,拍拍上面的土,快速地装进自己的衣兜里。
那次和大鹏鹏摔四角,他拿出的四角上赫然写着“九阴白骨爪”五个字,让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大鹏鹏摔四角也特别喜欢用“铲”,不过他是左手将,还有就是他每次用力铲过去之后,他的左手都会打在自己的右膀子上。啪啪作响,听起来既威猛,又壮烈。说他威猛当然是因为力度大,说他壮烈是因为他每次摔完四角回到家,右膀子都会红一大块……但是第二天,他就又带伤作战了,而且照样啪啪打自己右膀子,我怀疑他练过铁布衫。
那个时候玩儿摔四角,一玩儿就是半天,记得那年秋天,我玩儿摔四角玩儿到疯狂。赶上手顺的时候,就一兜一兜的战利品往回拿,拿回家就将它们一一立着摆在我们家窗台上。因为不往回拿放兜里的话,胳膊不方便发力,那时候真傻,带个包儿不就行了么?娘一边纺线一边和另一位就伴纺线的大娘聊天,看我一会儿满头大汗跑回家一趟,一会儿又满头大汗跑回家一趟,到家脱鞋上炕跪在窗台边上码四角。就开玩笑说:“累成那样,就赢一堆纸回来。”我立刻扭头纠正她说:“这是四角,不是纸。”说完回头继续码。娘就笑着说:“对对对,不是纸,是四角,快喝点儿水去。”我咕咚咕咚喝一大碗水跑回街上,又跟他们战在一处。有时赶上点儿背,怎么也赢不了,就一次次面红耳赤跑回家爬上炕从窗台上往外装四角。娘又一边纺线一边开玩笑说:“输这么多四角,心疼不?”我立刻扭头纠正她说:“心疼啥?不就是一堆纸吗?”娘就又笑着说:“对对对,是一堆纸,不是四角,快喝点儿水去。”
有时赶上刮风,两个人的四角忽然都被风吹出去老远,就赶紧跑过去看,因为按规矩,谁的反了面就是输了,四角反了面的那个就哭丧着脸骂老天。后来看到对方的四角也反了面,就又开心地笑了起来。人生的悲悲喜喜还真是难测呀。
2020.2.1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