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赛课记

(2018-04-06 07:16:50)
标签:

教育

分类: 没法分类

赛课记

今年六月初,小铭主任通知我为语文报杯全国语文课堂大赛做准备。我问她准备哪些篇目。她说篇目还没下来。你先都准备着。

都准备着?好吧……

15年,我凭高尔基的《丹柯》一课拿了河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第一名。获得了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虽说对此次赛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些紧张。毕竟这项赛事是中语界的最高赛事,有语文界的奥林匹克之称。(因为任何一名初中或高中老师要想参加此项赛事都是四年等一回,还得必须保证自己能拿到全省赛课的第一名。)而且我知道是在将近两千里开外的无锡比赛。南北跨度之大,生平所未有。但无论如何,任务已经下达,开始准备吧。

但是,没有篇目,准备什么呢?

因这些年多在高三,高一二部分变更过的课文我还没有讲过。尤其是高一的课文。从教十一年,我只教过一年高一。就从高一的陌生课文开始!我一看,好嘛。比较陌生的有戴望舒的《雨巷》,巴金的《小狗包弟》和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一边上着自己两个班的课,带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干着一个年级的德育工作。一边研究这三篇课文。

在我自认为研究得差不多的时候,621日,主办方把赛课的篇目发给了我。共十五篇。分别是《春江花月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秋歌——给暖暖》《逍遥游》《陈情表》《归去来兮辞》《记念刘和珍君》《咬文嚼字》《合欢树》《写得深刻》《写得有文采》《写的新颖》《装在套子里的人》《长亭送别》《种树郭橐驼传》。有散文,有小说,有诗歌;有古文,有现代文;有谈措辞艺术的,也有谈写作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就是没有《雨巷》《小狗包弟》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而其中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秋歌——给暖暖》和《合欢树》三课都不在人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之列。我从未讲过。尤其是《秋歌——给暖暖》,更是读都没读过。到无锡报到的时间是723日。去了抽签,十五抽一,也就是说距离比赛抽签只有三十来天的时间了。

十五篇课文……

要知道,六月十五日,我接的新一届高三已经开学。七月二十三日放暑假。恰好是我准备这十五堂课的时间。高三的节奏比高二要快得多,管理力度也需要加强。我怀着一腔孤勇,在备课上课教研开会听报告组编资料主持大会的夹缝中准备这十五堂课。

研究资料打了B4108页。被我翻了好几遍,上面都是我勾画和备注的痕迹。备课笔记写了四十多页。每堂课的课堂思路,板书设计,导语过渡语,学生活动,教师点拨都用心打磨,精益求精。

《逍遥游》我从三笑入手,《陈情表》我从作者三种不同的自称入手,《种树郭橐驼传》我挖掘郭橐驼其人和丰乐乡是否真实存在,《记念刘和珍君》我探讨刘和珍等人被虐杀时鲁迅先生细节描写的笔力,《长亭送别》我思考为何同为恋人莺莺比张生更为痛苦,《春江花月夜》我分析月圆月缺与宇宙人生和离愁别恨的关系。真的,若不是这次比赛,我一定不会把文本读这样细。

为了让《咬文嚼字》更具现实意义,我把学生受明星影响爱用然后一词编成了一段特别搞笑的话;为了讲清《秋歌——给暖暖》的朦胧美,我自创了一首《春歌——给凉凉》;为了更好地梳理《归去来兮辞》的意象,我把意象连缀成了一首《归去来》。

我完全进入疯魔状态。除了上好自己两个班的课,其他任何能利用的时间都被我拿来备这十五堂课了。下班路上思考《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导入,上班路上苦想《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拓展。在家吃饭的时候跟我妻李老师交流《合欢树》的小结,梦中也在琢磨三堂作文课的学生活动。每一张课件都精雕细琢,每一张图片都千挑万选,每一个字眼都反复品味,每一个标点都不轻易放过。

距赶往无锡还有一周的时候,我备完了十五堂课。于是开始大密度地进行试讲。去高二试讲,每天两个班,试讲不同的课,还不能耽误自己高三两个班的课。有时试讲的班级在四楼,而我自己的班级在五楼。一二节课试讲,三四节课回到自己班。衡水那段时间天似锅盖,地若蒸屉,我爬楼气喘吁吁,喉咙疼痛如割。真是煎熬与兴奋齐飞,疲惫与充实并存。

我成功瘦身……

七月二十二日晚,我与学校中心教研室副主任王德宸老师乘火车赶往无锡。第二天下午一点多到达宾馆。晚上集合开会。会上才得知不是一下子把十五堂课抽完,而是按照上课顺序,半天一抽签,保证每位老师都是大概四十八小时备课时间。

第一轮抽签,轮空。第二轮抽签,继续轮空,第三轮抽签,依然轮空。个中折磨,非当事人难以体会。每次抽完签,我都会给小铭主任和李老师汇报。于是那段时间我们的对话大概就是

又轮空了

轮空了好,剩下的是你更拿手的了。

嗯,我一定会努力的!

二十六日最后一次抽签,只剩三节课了,分别是《合欢树》《咬文嚼字》和《记念刘和珍君》。之前每次抽签我都是最后一个上前。这次也不例外。我心里想,《合欢树》我有我创作的写母爱的《土炕》做收尾,《咬文嚼字》我有我创作的然后,酱紫点睛。这两堂课在学校试讲的时候课堂效果都特别棒。所以都有十足的把握。只要不是《记念刘和珍君》就好。因为这是一个大课,对学生来讲也太隔膜,不容易进入情境,何况是一节课完成呢。而且我也没有试讲过。幸运的是——我就抽到了这篇课文。

上帝爱我……好吧。

我和德宸主任开始打磨这堂课。结果就是——他的眼圈黑了,我黑了眼圈。每一个环节都推敲到了我俩能力所达的极限。以一个字入手,上为真的猛士,下为担当天下之心。最后以生于多灾多难中国的多个猛士如谭嗣同等的名字组成一个字。

德宸主任信心十足,我也跃跃越试,志在必得。

我那刚会用微信的老母亲给我连发两首自创的藏头诗鼓励我,老岳父给我加油助威,省里的张瑾琳主任也给我打气。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二十八日上午第二节,是我的课。

导入,穿插,板书,互动,基本上没出什么问题,只是最后在时间上我的手表和工作人员的计时用表出现了三分钟的偏差,导致最后一个问题略显仓促。但整体自我感觉还不错。不过不得不说一句这个学校的孩子当真内敛。从头到尾,没有一人主动举手。我一提问,他们都齐刷刷地埋下头。我只能谦卑地把话筒奉上,不过孩子们的领悟力还是很高的,就是低调了些。

下来问工作人员为何我俩的时间不对。他说主持人宣布的时候就开始了,不是按的北京时间。好吧……

和德宸走出场外,隐隐觉得不妙。总觉得有些劲儿没使出来。德宸说哥们儿你放心,我在下面听,现场效果很好,尤其是咱们板书生成字的环节,观摩的老师都发出了恍然大悟的感叹声。一会儿听听专家怎么点评。

专家点评环节我全程录音。大概意思是《合欢树》处理得有些像初中课文,《咬文嚼字》的主体没有展开。而我的《记念刘和珍君》最后对猛士概念的拓展有些偏离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听风向,感觉还可以。最后公布分数,我是8.74分。讲《合欢树》的老师是8.9分。我的心一沉。因为我知道,一等奖无望了。

最后结果,十五个老师我是第七名。而一等奖是五名。

……

赛课就这样结束了。感觉有些悲壮。不过痛定思痛,自己在调度课堂和对猛士的阐发上确实还需要再精研细磨。赛课的终极目的是体会过程,发现不足,寻求突破点。不是么?我能把逍遥游无所待琢磨那么清楚,能把《春江花月夜》上升到幸福活在当下的高度,怎么到了自己身上,就不能释怀了呢?

还是不够大气从容啊。

只是,即使再从容,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参加这种级别与规格的赛事了。

我这种遗憾的情绪,我亲爱的朋友们,你们也都能理解吧。

德宸有一个去山东做报告的任务,我俩中午在初到无锡那天中午吃饭的面馆吃了顿饭,他便匆匆去赶火车了。下午参加了闭幕式,领了奖,照了合影。我拎着行李,走在无锡的街上。六天来每天气温都不低于四十度的无锡,我要离开了。

到达无锡的时候阳光正好,离开无锡的时候星光正好。是阳光更好还是星光更好呢?

火车隆隆前行着,无锡已越来越远,同一个车厢的人渐渐起了鼾声。我在这江苏的夜里随火车穿行。我想:其实阳光和星光一样好。老天并没有亏欠我什么。我见证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自己把时间利用到极致的潜力,感受到了以德宸主任、小铭主任为代表的学校全体语文人给我的信心与力量,我与心向往之多年的尤立增老师合了影,我领略了周朴园所说的是个好地方的无锡,我与这十五堂课建立了亲人一般的情感,而且这十五堂课让我有了看待其他课时更明亮的眼和更细腻的心。我收获得还不够多么?

躺在火车的卧铺上,我终于幸福地笑了。

附《春歌——给凉凉》《归去来》

 

秋歌——给暖暖

痖弦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xiòng )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春歌

——给凉凉

张春晓

幼叶完成了最终的舒展

初花在湖水的眼波里招摇

三月的雨声近了

凉凉

 

黄鹂相约在翠墨的春山

竞她们的咏叹调

凉凉

 

秋千留下佳人的浅笑

在水乡喧喧的庭院

风筝捎来燕子的叮咛

在山村静静的篱旁

凉凉

春天,春天什么都不短少

却徒生凉凉

 

却徒生凉凉

一切便都无趣了。

  

归去来

青松郁郁菊未老,山溪清清东皋好。

云绕田园倦鸟回,风推轻舟游子归。

赏木品泉饮浊酒,抚琴写字消块垒。

慢抚孤松不忍去,轻棹孤舟欲寻谁?

2017.8.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