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退休教师罗奶奶在日记的最后一页写道,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
凌落当时对我说,你可不可以把它写成一个故事。
我想也没有想,就直接回答道,好啊!
所以我想,这应该就是我最初写这个故事的缘由吧。
但因为没有灵感,这篇文章就被我搁在了素材本上,直到现在才拿出来继续写。
或许是奶奶在电话里说的一些话让我有所触动了,或许是感恩节快要来临了,又或者是,我在看到一些有关留守老人的图片时,内心的悲怆逼得我写下了这个故事。
我是借用日记的形式写的,平淡如水,也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纯粹只是在讲一件事情而已。
但我心里却很清楚,多少无法说出的话,都借他们之口说了出来。
记得在大明镇读书的时候,每次去学校都会经过一个砖窑。
那里以三四十岁的青年人居多,男男女女都有。但我却注意到,这其中还有一少部分是老年人。
那个时候小,只觉得这很新奇。长大后才明白,在这背后,是生活的不易和艰辛。
有一天星期五放学,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了那处砖窑。
我看到一个老爷爷在掰着馒头吃,我不清楚那馒头到底放了多久,上面的一层表皮都已经裂开了,老爷爷掰它的时候很费力,而且掰的时候还会掉下来好多馒头碎渣。
这一幕让我难以忘怀,至今都记忆犹新。
说心酸太轻,说心疼又有点重了。
我说不上来那种感觉,如果一定要让我说的话,那就应该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吧!
那天在网上为推文选图片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张老人握着馒头吃的图片,心中顿时一阵难受。
于是,也就有了第一篇日记所写的故事雏形。
在日记的快要收笔的时候,我写了这样的一段话——年龄大的人出来打工,很多都是迫不得已,那些人就看中了这一点,故意不给平安好饭好菜吃。
其实这段话并不是我信口胡诌,而是有感于自己的亲身体验。
大学生兼职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而节假日里去快递公司拣快递是最为常见的。
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去兼职拣快递,弄了还不到两三个小时,我就开始头晕,恶心。整整十二个小时下来,整个人状态十分的不好。
更难受的是,他们的饭菜真得是难以下咽的那种。我吃饭从不挑剔的,那应该是唯一一次吃的最憋屈的一顿饭了。
当时和我们兼职的学生一同去饭堂排队打饭的,是那些长期在那里干活的人。
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老人,是的,你没有听错,老人。
活很累,但为了生活,那些老人不得不坚持下去。
你说,我是学生,一个年轻人,干那样的活,两三个小时就撑不住了。那么,那些老人是怎么撑下去的?他们难道不觉得晕眩,不觉得恶心吗?
他们也是人啊,怎么可能不累呢?但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啊!或者是,生存。
年龄大了,没人会招他们打工,因为怕如果出事了,付不起那个责任。
也只有快递公司这样的厂子愿意收他们了,因为厂里缺廉价劳动力啊!
而他们的到来,恰恰给厂里补给了廉价劳动力。
何乐而不为呢?再说了,都是上一辈的老人了,吃喝也不怎么讲究,随便做些饭就好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的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