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都结束后,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对于我来说,摄影并不是我的强项。很多次我都试图想让画面生动起来,但结果却差强人意,有时候还会弄巧成拙,让画面变得越发地惨不忍睹起来了。
我想,如果换作是让我用文字来描述这个画面,那么,洋洋洒洒三千字我勉强还是可以一气呵成地写完,但拍摄的话,只能说是尽力而为。
在拍摄前,是要提前写稿本的。
说实话,写稿本是一件非常伤脑筋的事。
如果想象力好的话,就可以直接把脑海里的画面按照稿本的标准形式写下来。但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本人自己去现场踩点的。
用手机先试拍一下,看摄像机放在哪个位置效果会好一点。是用固定镜头,还是用运动镜头,都要提前想好的。
实训课上大家用的都是一样的相机,并且,在没有无人机的情况下,如何将空间的动态画面巧妙地展现出来,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
对于我来说,我首先采用的,肯定是利用人物的视野来展现空间画面的。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模仿,很多人都能想到。
最难的莫过于空间的转换和跳跃了,如何让画面转化的不突兀,就要看拍摄者后期剪辑的能力了。
小组作业校园风光片的拍摄,很多次都要用到空间的转换。为了不让视频落入俗套,我们当时绞尽脑汁,勉强想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利用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利用推拉镜头,利用芦苇丛作为前景等等一系列拍摄技巧,将画面勉强连在了一起。
其实这和文学是分不开的,我的一些拍摄想法,都是在多年写作的不断积累下想到的。
稿本有了,但最后我发现,在拍摄过程中,我根本拍不出自己想要的那种画面来。
这是一件挺难受的事,但即便再怎么挫败,最后还是要接着拍摄的。
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不能只单纯地按照原有的稿本进行拍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动。有些地方该删的就删,就添的就添。
画面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不能太拘泥于稿本了。说不定在拍摄过程中,拍着拍着就有了灵感,灵感总是稍纵即逝的,一定要抓住它。
拍完了分镜头画面,接下来就是后期剪辑了。
有一部分人是校电台的,他们用起剪辑软件来非常地娴熟。
我属于那种笨手笨脚的人,学什么都很慢。
在刚摸索好怎么使用剪辑软件时,就发生了意外。
电脑突然黑屏了,也有好几次突然闪退,然后剪辑了一半的视频不翼而飞了,又要重新开始。
这比写稿本都要难受。
那种想哭又不能哭的感觉,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理解。
好几次我都想破罐子破摔,直接放弃了算了。但最后还是熬夜把它剪好了。
我经常会熬夜写作,但从来都没有熬夜剪视频这么痛苦。
眼睛不停地盯着画面,因为拍摄的视频很多都有瑕疵,需要用一定的剪辑技巧掩盖它们。
因为在拍摄过程中改动了稿本,所以在后期剪辑的时候还需要重新再理一次思路。
我属于那种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人,所以在剪辑的过程中,我总是要花费一番心思的。
画面在跳转时,有的地方显得特别地生硬,就需要用到很多转场。转场分为很多种,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效果,就要一个一个地尝试。试一遍不行,那就再试一遍,直至最后满意了为止。
在这一流程结束后,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了,把视频发到老师邮箱里就可以了。
但我不是那样的,我做每一件事,总喜欢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虽然在后面的拍摄中有可能根本用不到,但我还是喜欢把它们记录下来。
每一次完成拍摄,都是我成长中的一部分。不论是前期撰写稿本,还是拍摄,以及后期剪辑,我都学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