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只是里面的主角早已换了人,不再是我们了。
昨夜夜半梦回高三,竟不自觉地在梦里哭出声来,醒来后看到一旁的《星火四六级词汇》,这才知道,哦,原来我已经大一了。
打开手机看了一下时间,凌晨五点半,还早着呢!想要再睡一个回笼觉,但闭上眼睛之后,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浮现着梦里出现的画面,久久不能入眠。
似乎很久都没有梦到他们了,他们,都还好吗?
猛地想起自己曾经承诺过,为他们写一篇文章,如今又是一个毕业季,我还是迟迟没有动笔。
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懒惰,我只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合适,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才不显得突兀。
自从上了大学之后,与他们的联系就渐渐少了。除了逢年过节发个祝福短信外,我似乎已经“黔驴技穷”了。
以前最爱写明信片的我,如今每每提笔,早已无话可说了。
大抵不是无话可说,只是写完之后,我该把它寄给谁?他们许多人的名字我都不记得了。如今他们在哪里?我的明信片上的收信人地址永远都是空白的。他们喜欢哪种图案,哪种风格,我也不清楚。
我对他们,似乎一无所知。
感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却又不完全是。
与其说这是一封迟到了一年的信,倒不如说它是一份回忆,一段再也回不去的年华。
——前言
2017届高三十四班:
嗨,好久不见,
你们都还好吗?
我很好,只是有点想念你们,也想念那段我们一起为梦想而拼搏的高三岁月。
那时的我们,都还是个孩子,像白纸一样纯粹干净。高考,似乎是人生中的第一笔。
那时的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挥霍自的青春。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机会重新再来。
那时的我们,可以矫情,可以任性,也可以犯错。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有老师宠着护着,我们何曾畏惧过。
那时的我们,敢爱敢恨,从不会顾忌太多。因为我们知道,年少时的率真,是最纯粹的性情。
那时的我们,渴望快点长大,渴望早点摆脱父母的“牵制”,渴望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我们早已不满足眼前的小世界了,我们想要去更大的世界,去见更大的世面。
……
而今,我们终于长大了。
可是,我们一路磕磕绊绊,摸索着前行的同时,也无意间弄丢了一些东西。
直至有一天突然想起时,这才发觉,它早已不见了。什么时候丢的,怎么弄丢的,还能找到吗?对此,我们一无所知。
这大抵就是长大吧,让我们猝不及防,却又无处可逃。
我们也终于摆脱了父母的“唠叨”,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在那里读大学。
可是,为什么一切都不是自己最初想象的那样呢?
在大学,我们认识了很多人,也结交了很多朋友。但总感觉彼此之间似乎缺了点什么,后来仔细想想,缺的,大抵是年少时的“纯粹”吧!
真的应了那句话——多个朋友多条出路。即便彼此之间真的是朋友,但其中的意味,多多少少也变了。
在大学,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论是试卷上的,还是生活中的。但再也没有人告诉我们答案了,甚至连参考答案都没有。
可是,高中呢?高中时,老师最爱做的就是收我们各种资料书的参考答案,而我们,我们大都不愿意。于是,我们许多人不惜私藏答案,你帮忙藏一张,我帮忙藏一张,于是一份参考答案就这样被偷偷留下来了。
老师真的不知道吗?我想,老师肯定是知道的,因为Ta也曾是学生,也曾和我们一样做过这些傻事。但Ta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佯装不知道。
Ta的默许,不过是因为他们爱我们罢了!
但他们也告诉过我们,大家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同桌之间不要商量,也不要看参考答案,实在不会了问Ta也可以。
那时我们不懂Ta的苦心,只当这些话是耳旁风,听过之后又继续做自己的事。
后来,我们终于懂了。
漫漫人生路,你总要学会一个人独自长大,学会一个人解决和处理问题。有些答案只是前人提供给你的,我们只能当做参考,但不能一味地模仿。
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都那么幸运,每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能有解决的办法。也永远不能心怀侥幸,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帮你解决那些麻烦的。
当然,你会发现,在大学,是不会有标准答案,就连参考答案,也不会提供给你的。
大学锻炼的就是你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可是,面对那些试题,你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自己的高中老师,想起他们那些苦口婆心的教诲。你觉得,他们是那么的可爱!
他们不动声色地告诉他们一些道理,即便我们置之不理,他们也不会生气。
他们在我们每次考完试后都给我们分析试卷,然后针对一些试题举一反三,让我们轻而易举地就懂了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点。
他们纵容我们犯错,纵容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纵容我们做傻事……
可是,一切的一切,再也不会有了。
再也没有人告诉我们那些问题的答案了,再也没有人告诉那些人生道理了,再也没有人把我们当做孩子一样宠着护着了……
再也不会有这么一个人,如他们这般爱我们了。
大学的每一张试卷,每一张答题卡,到最后都会被收回。而结果,就是电脑上那一列分数,以及修到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