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静学姐: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不久前收到你的回信,真得很开心。本来很想早点给你回信的,但是,你也知道,大学比高三都“忙”。
说真的,我都不知道自己“忙”在了哪里。所谓的“忙”呀,都是没有目的地“忙”,没有任何意义地“忙”。
我不解,我想知道为什么,于是,我不断地试图去寻找答案。
后来我们在聊天时,你告诉了我答案。你说,在高中你不止是你,在大学你就是你。
就像你信中说的那样,大学会陷入一种怪圈。
是的,就算再怎么“不合群”,再怎么“清高”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被迫地被拉入到了这个怪圈里。
这个“怪圈”,也许是某些以学院的名义组织的活动,也许是一些“自我吹嘘”的专家报告会,也许是一些团学会的“面试”……
有些事,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有人愿意去捅破那层用来掩盖事实的纸罢了。
当然,这其中的缘故有很多很多,归根结底,不过是人性中的私欲与怯弱罢了。
私欲,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心里打的小算盘,小九九。
为了进入团学会或校园电视台的某个部门,许多人都会刻意地去迎合面试的学长学姐们提的各种“有问题”的问题。他们往往很聪明,总会避过那些带有尖锐色彩的问题,看准风向,佯装风轻云淡地说出另一个看似正确实则与问题并没有多大联系的答案。而这恰恰合了“面试官”的意。
于是,他们成功了。因为“面试官”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跟班。不,或许说,“面试官”背后还有官级更大的“面试官”,是那些人需要罢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杜撰,而是,事实。是的,是事实。
然而,这杯羹太少了,而想要分羹的人实在太多了。于是,也就有了最后这样可笑又可悲的局面。
人性中的私欲,还真是可怕啊。
那么,怯弱呢,它也有那么可怕吗?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更不敢知道。
我们每个人都有怯弱,都有想要退缩的时候,而我们大都喜欢装作坚强,突然有一天叫做“坚强”的面具不见了,于是,我们装不下去了。
但我们已经习惯了去看自己强大的模样,突然有一天看到自己怯弱胆小的一面,我们会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不断地遮遮掩掩……
我们都是俗人一个,并没有古人那么高尚,在权威与权贵的淫威下,即便尊严再怎么重要,我们也不得不屈服。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身后有太多太多的人,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平与冲动而与之公然作对,自毁前途。
他们大抵也料到了这一点,才敢明目张胆地以“学分”、“毕业证书”来“威胁”我们,强制性地让我们参加许多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的所谓的“活动”。
于是,我们退缩了,但这不是怯弱,而是,或许是,迫不得已的“妥协”吧。
我们都长大了,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也都知道做哪些事有意义做哪些事没有意义,我们更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选择的权利。
可是,这些在学校体制化的管理下根本一文不值。“民主”,大抵只是一个摆设罢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你不久前给我说过的一段话,至今都记忆犹新。
你说,你们学校当时给人大代表投票的时候,学校让你们统一给同一个人投票。你调侃地说道,作为一个成年人,第一次有选举权,却投了自己压根就不知道,也不了解的人一票。
是的,我不得不承认,这真得是一种“普遍”却又“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止是你,你的同校同学,就连咱们母校的许多老师,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
而我们面对这些情况,又该怎么拒绝呢?我们还敢像以前那样不可一世地潇洒地说“不”吗?不,不敢,我们除了不情愿地接受外,别无他选。
我真得很痛苦,也很无奈。那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复杂心绪,惹得我更加心烦意乱。
这些不好的“现象”是我所不能容忍的,现实逼得我不得不站起来反抗。但是,结果,却让我更加心寒。
“同流合污”,我想告诉你的,只有这个妇孺皆知的词语才能表达清楚,也只有这个词语,抵得过那些“长篇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