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微子篇》17.4-6

(2022-08-31 16:47:31)
分类: 论语新解

184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周明新愚解:

1.       女乐:一群能歌善舞的女子。

整篇解释:齐国人送给鲁国一群能歌善舞的女子,季桓子就接受了,然后三天不上朝,于是,孔子就离开了鲁国。

 

补充说明:

1.       此章,主要解释了孔子为什么要离开鲁国的原因。

2.       季桓子当时是鲁国的执政者,季桓子受齐国女乐而三日不上朝的做法,表明了季桓子耽于享乐,无心于国政;于是,孔子觉得在鲁国实施他的治国思想是无望了,所以孔子就毅然决定离开鲁国。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齐国人赠送了一些歌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于是离开了。

 

钱穆先生解释:

齊人送來一批女樂隊,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舉行朝禮,於是孔子離開魯國了。

18
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周明新愚解:

1.       狂:狂放不羁。

2.       接舆:接近马车。

3.       殆:同怠,懒怠。

4.       趋:快步走。

整篇解释:在楚国,一个穿戴狂放不羁的人在走到接近孔子的马车的时侯就唱起了歌、然后经过了孔子的旁边,他唱到:“凤凰呀,凤凰呀,为何道德会衰落到这个地步啊?前往去进谏反而没人听,主动来求教或许可以去追随。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从政者们都太怠懒了呀!孔子下车,想和这个人说话,但这个人快步避开了,孔子没能和他说上话。

 

补充说明:

1.       此章,楚国的这个狂人通过歌词向孔子传达了他对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治国理念的这一行动的整体的看法。

2.       第一,这个狂人说“何德之衰”的这句话反映了他对当下社会的不满,所以他是赞成孔子来救世的做法。

3.       第二,这个狂人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这句话,其实是在提示孔子,告知孔子上门去游说执政者的难度很大,只有执政者来登门求教才有成功的机会。

4.       第三,这个狂人说“今之从政者殆而”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当下从政者的看法,狂人认为这些执政者都太怠懒了,他们都不想要改变,所以,狂人认为孔子要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将会非常困难。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钱穆先生解释:

楚國一狂人,接在孔子車後而歌,越過孔子車而前。他歌道:“鳳啊!鳳鳳!怎麼你德如是般衰呀!已往的莫說了,方來的還可追呀!算了!算了!當今那些從事政治的那一不是危殆之人怎可與之有為呀!”孔子聽他歌,下車來,想和他說話。那狂人急行避去,不得和他說。


18
6 长沮、桀溺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周明新愚解:

1.       长沮、桀溺:论语作者给楚国的两个隐者起的象征性的名字。长沮象征长期处于沮丧中的人,桀溺象征夏桀般暴政的受害者。

2.       津:渡口。

3.       舆:马车。

4.       滔滔者:《诗经·大雅·江汉》中有一句“武夫滔滔”,武夫滔滔是指将士们所向披靡。本章的“滔滔者”或是借指《诗经·大雅·江汉》中的“武夫滔滔”,引申为恃强凌弱的人。

5.       辟:躲避。

6.       耨:锄草。

7.       辍:停止。

8.       抚然:怅然若失。

9.       同群:为伍。

整篇解释:长沮和桀溺一起在耕作,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向他们寻问渡口的方向。长问:“那个驾车的人是谁呀?”子路回答道:“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道:“是的。”长沮说:“那他知道渡口在哪里。”子路又问桀溺。桀溺问:“你是谁呀?”子路回答道:“我是仲由。”桀溺又问:“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道:“正是。”桀溺说:“恃强凌弱的人在天下到处都是,可是有谁能够改变他们呢? 再说,与其跟着一个躲避无道的人的人,何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无道的社会的人呢?”说完,他就不停地锄草。子路回来把听到的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鸟兽是不可以和它们为伍的,我不和天下的人为伍,那我要和谁去为伍?就算天下有道,我孔丘也不会改变立场。

 

补充说明:

1.       此章讲述了一个孔子师徒在楚国遇到两位隐者的故事。

2.       长沮说“孔子知道渡口在哪里”的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说孔子有救世济民的能力。

3.       桀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恃强凌弱的风气在天下盛行,谁能一下子就改变掉这个风气呢?言下之意是孔子也不可能改变这个现状。

4.       桀溺称孔子为避人之人,称自己为避世之人。虽然避的对象不一样,但是都是在避,所以桀溺认为孔子在各国之间奔波的避人和自己在此隐居避世的做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认为避人的做法还不如避世的做法。

5.       但是孔子却对此另有看法,孔子认为隐者脱离了社会,不但抛弃了自己的社会关系还抛弃了自己本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人既不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又不能紧跟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一起发展,所以孔子把这种游离在社会群体之外的隐者比作鸟兽。

6.       但是值得嘲讽的是,虽然桀溺说他们在避世,但是长沮和桀溺在耕作时却是在合作中进行的,所以说,桀溺的避世又哪是完全彻底的避世呢?只不过是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大小不同罢了。

7.       在此章,孔子说出了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积极入世的思想。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钱穆先生解释:

長沮、桀溺兩人作對在田中耕,孔子路過,叫子路去向兩人問前面濟渡處。長沮說:“那執轡在車上的是誰呀?”子路道:“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孔丘嗎?”子路道:“是的。”長沮說:“那他自知濟渡之處了。”子路再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呀?”子路道:“是仲由。”桀溺說:“是那魯國孔丘之徒仲由嗎?”子路對道:“是。”桀溺說:“你看那水流滔滔,天下都是一般,和誰來變更它呀?而且你,與其跟從避人之士,何如跟從避世之士呀?”一面說,一面不歇地杷土。子路離開兩人,把來告訴孔子。孔子悵然停頓]着一會,說:“鳥獸是不可與同羣的呀!我不和那天下人同羣,又和誰同羣呢?若使天下已有道,我也不來和他們有所變更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