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微子篇》18.1-3

(2022-08-28 21:52:20)
标签:

教育

历史

分类: 论语新解

18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周明新愚解:

1.       微子:商纣王的庶兄。

2.       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官太师。

3.       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官少师。

整篇解释:微子弃官而去,箕子装疯被囚为奴,比干直谏而被杀。孔子说:“殷朝有三个仁人。”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高度评价了殷朝末年的三个重要的人物:微子、箕子和比干。

2.       那孔子为什么要称他们为仁人呢?

3.       颜渊曾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曰仁”。我们从克己复礼的角度来看殷朝的这三位的表现,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都是符合礼的。

4.       微子的离开、箕子的装疯和比干的直谏,虽然他们三个人的表现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反对商纣王的暴行,所以他们都是站在道义的一边。

5.       微子、箕子和比干他们三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遵从了他们的本心,做到了表里如一,因为他们都没有去曲意逢迎商纣王。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钱穆先生解释:

微子避而去,箕子囚為奴,比干諫而死。先生說:“殷在那時,有三位仁人了。”

18
2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周明新愚解:

1.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鲁国大夫。

2.       黜:罢免。

3.       直道:正直的方法。

4.       枉道:枉曲的方法。

5.       父母之邦:祖先生活的国家,祖国。

整篇解释:柳下惠当鲁国的司法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大人您不可以去别的国家当官吗?” 柳下惠说:“用正直的方法去侍奉他人,去哪里能不三次被罢免呢?用枉曲的方法去侍奉他人,何必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呢。

 

补充说明:

1.       此章,或是孔子借用柳下惠的故事来称赞前章殷朝的微子,箕子和比干的做法,虽然他们三个做法不同:或离开、或装疯、或死谏,但是他们三个人都没有用枉曲的方法来侍奉商纣王。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钱穆先生解释:

 柳下惠當魯國的獄官,三次被黜。有人說:“你還不去往他國嗎?”柳下惠說:“我以直道事人,去到那裏將不被黜呢?我若能枉道事人,又何必定要離去父母之邦?”


18
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周明新愚解:

1.       待孔子:招待孔子。

2.       待之:任用孔子。

 

整篇解释:齐景公招待孔子说:“要向鲁君重用季氏那样重用你,我做不到,只能以季氏和孟氏之间的级别来任用你。”之后,齐景公又说:“我老了,不能干大事了。”于是,孔子离开了齐国。

 

补充说明:

1.       此章,主要解释了孔子为什么没有被齐景公重用的原因。

2.       从齐景公只愿意以季氏和孟氏之间的级别来任用孔子的想法来看,齐景公其实并没有完全认同孔子的治国思想,但也没有否认孔子的治国思想的重要性,所以齐景公只愿意以孔子为辅来任用孔子。但后来,齐景公好像又改变了主意,并向孔子进一步表明了他的态度,他说他自己老了,不想干大事了,也就是说他不想对国家进行大的变革了。当孔子觉得自己的治国思想实施无望后,便毅然离开了齐国。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离开了齐国。

 

钱穆先生解释:

 齊景公待遇孔子,說:“像魯君待遇季氏般,我就不能了。以在季孫氏、孟孫氏之間的禮貌待孔子。”但他私下又說:“我已老了,不能用他了。”於是孔子也離開齊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