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阳货篇》17.8-11

(2022-08-22 07:15:36)
分类: 老子新解

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周明新愚解:

1.      六言六蔽:六种称道的德行和六个弊端。

2.      愚:不知变通的愚腐不化。

3.      荡:没有原则的反复无常。

4.      贼:冷酷无情会导致伤害。

5.      绞:不给别人空间的偏执狭隘。

6.      乱:不能遵守礼节的好犯上作乱。

7.      狂:不能忍让的狂妄自大。

 

整篇解释: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称道的德行和六种弊端吗?”仲由回答道:“没有”。孔子说:“坐下,我来告诉你。 好行仁而不好学习,就不懂正确行仁之道,就会走向愚腐不化的弊端;好用智而不好学习,就不懂正确用智之道,就会走向反复无常的弊端,好讲信用而不好学习,就不懂正确讲信用之道,就会走向冷酷无情的弊端,好正直而不好学习,,就不懂正确的正直之道,就会走向偏执狭隘的弊端,好尚勇而不好学习,就不懂正确的尚勇之道,就会走向好犯上作乱的弊端;好正而不好学习,就不懂正确的刚正之道,就会走向狂妄自大的弊端。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指出了六种好德行必须在正确运用的情况下才能被成为好德行,如果不会正确运用,就会走向六种弊端,孔子并详细地指出了六种弊端的具体表现形式。

2.      在此,孔子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度”的概念,即任何事情的正确性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只要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表现为错误,这个范围就是它的度,只要做过了头,超过了这个“度”,好事反而会变成坏事。所以孔子在此告诫弟子要好好学习,提升自己认识事物的水平,从而来提升自己对事物“度”的把握,只有掌握好了“度”,能在度的范围内行动,才能避免走向弊端的错误。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由呀!你聽到六言六蔽的說法嗎!”子路對道:“沒有呀!”先生說:“你坐下!我告訴你。好仁不好學,其蔽成為愚蠢。好知不好學,其蔽成為流蕩無歸宿。好信不好學,其蔽反成傷害。好直不好學,其蔽急切不通情。好勇不好學,其蔽常易犯上作亂。好剛不好學,其蔽易於狂妄牴觸人。”


17
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周明新愚解:

1.      小子:弟子。

2.      何莫:何不。

3.      诗:诗经。

4.      兴:抒发情感。

5.      观:反观历史。

6.      群:合群,引申为融洽人际关系。

7.      迩:近处,引申为在家。

8.      远:远处,引申为在国。

整篇解释:孔子说:“弟子们何不好好学《诗》呢? 诗,它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反观历史,可以融洽人际关系,可以排遣愤。在家,可以用它的道理来事奉父亲,在国,可以用它的道理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鼓励弟子们去学《诗经》,并列举了学《诗经》的几个好处,从孔子总结出来的这些好处来看,《诗经》在教化方面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由此推断,学《诗经》应该是孔子当时主要教授的科目之一。

2.      在前章孔子曾经让儿子孔鲤去学《诗经》,孔子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学《诗经》可以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此孔子又丰富补充了学《诗经》的其他益处,就如在后章孔子说的一句话“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由此,可见孔子对《诗经》重视的程度。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小子們,為何沒有人學《詩》呀!學了《詩》,可以興起你自己,可以懂得如何博觀於天地,可以懂得在羣中如何處,可以懂得處羣不得意時如何怨。近處講,懂得如何奉事父母。遠處講,懂得如何奉事君上。小言之,也可以使你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之名。”

17
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周明新愚解:

1.      伯鱼:孔鲤,字伯鱼,孔子儿子。

2.      周南:周南一共11篇,或为周公制作,周指周公,南指治理,周南指周公治理的地方采集来的诗歌。这里面应该有周公改作的痕迹。

3.      召南:召南一共14篇,或为召公制作,召指召公,南指治理,召南指召公治理的地方采集来的诗歌。这里面应该有召公改作的痕迹。

整篇解释:孔子对他的儿子伯鱼说:“你有学习过《周南》、《召南》吗? 人要是没学过《周南》、《召南》,就好像站立在强壁面前。”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指出了《周南》和《召南》是《诗经》中二个最核心的部分,在孔子的眼里,《周南》和《召南》里面包含了非常重要的,深刻的,不可不学的大道理。

2.      孔子把不学《周南》和《召南》比喻站立在墙壁面前,一是无路可走,二是什么也看不见。由此可见,《周南》和《召南》既可以打开我们高级认知的大门,又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成功的道路。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對伯魚說:“你學了〈周南〉、〈召南〉的詩嗎?一個人若不學〈周南〉、〈召南〉,那就像正對着牆壁站立呀!”


17
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周明新愚解:

1.      云:说。

2.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整篇解释:孔子说:“礼在说什么呀?礼在说什么呀?难道说的就是玉和帛吗?乐在说什么呀?乐在说什么呀?难道说的是钟和鼓吗?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指出了玉帛和钟鼓只是礼的不同形式,而“和”则是礼的唯一内容,礼的不同形式都是为了要表达礼的内容的。当礼脱离了内容,只剩下了形式的时候,其实礼就是名存实亡了。

2.      孔子曾说过这样两句话:“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和“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注重的是礼的内容,而不是礼的形式。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儘說禮呀禮呀!難道是說的玉帛嗎?儘說樂呀樂呀!難道是說的鐘鼓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