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水涧的周明新
清水涧的周明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42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阳货篇》17.12-19

(2022-08-26 21:28:00)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分类: 论语新解

1712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周明新愚解:

1.       色厉:脸色严厉。

2.       内荏:内在能力弱小。

3.       穿窬之盗:穿穴逾墙的盗贼。

整篇解释:孔子说:“脸色很严厉但内在能力又很弱小,这样的人好比小人,他好像和那些穿穴逾墙的盗贼是一类人!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批评了那种没有真本事却故意伪装的做法。这种人占据了官位,因为不能服众,所以他只能从外表上下功夫,故意装出一副不可侵犯的样子来吓唬别人,以达到让别人屈服的目的,或者动用权势来压服别人。孔子反对这种人占据官位,孔子认为这种人占据官位就好比盗贼非法占有别人的财宝一样。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外貌裝得很威嚴,內心實是軟怯,那樣的人,在諸色小人中作譬喻,好算是穿牆挖洞的小偷一類吧!”


17
13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周明新愚解:

1.       原:应该是怨的错音字。此处当怨恨不已讲。

整篇解释:孔子说:“祸害自己的家乡,让自己家乡的人都怨恨不已的人,就是德行中的败类呀!”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讲这一句话的背景故事应该是逃亡到吴国的公山不狃不愿协助吴国来攻打自己的祖国鲁国的故事,孔子或许是在听说到这个故事后,说出这一番话的。见《左传·哀公八年》。

2.       从孔子的话中,第一,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爱是有差等的,是有远近亲疏的,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向外放射的爱。第二,我们还可以看出,孔子把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看作自己的父母一样,好比树叶和树根的关系,所以孔子反对那些为了自己的小恩怨或名利去祸害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做法,并痛骂这些人为“德之贼”。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一鄉中全不得罪的那種好人,是人類品德中的敗類呀!”

17
14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周明新愚解:

1.       道:道路;

2.       涂:涂本意指连接几个沟渠的大蓄水池塘,后来被引用为四通八达的道路,引申为散播。

整篇解释:孔子说:“在道路上听到了流言又到处去散播,这是要把自己的德行抛弃掉呀。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指出了德行是有一定的原则和立场的,要守住这个原则和立场就必须要有主见,如果一个人就像个传声器一样,那就表明他没有主见,没有主见也就无法守住原则和立场,也就没有德行可言。

2.       孔子讲这句话的目的是教导弟子要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任何事物都要有自己的独立的观点,并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和立场,不可随波逐流,否则就等于把自己的德行抛弃掉。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在道路上聽便在道路上說的那些人,是品德中的棄物呀!”

17
15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周明新愚解:

1.       鄙夫:卑鄙的人。

2.       与:其中之一。

3.       患:焦虑,害怕。

4.       苟:如果。

整篇解释:孔子说:“卑鄙的人怎么可以成为事奉君主的官员之一呢?他在没有得到权势前,就焦虑如何得到它,既已得到后,他又害怕失掉它,如果害怕失掉它,没有什么事是他干不出来的。”

 

补充说明:此章,孔子批评了那些当官只为了谋求个人的权势为目的的人。孔子认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应该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优先,而不是把自己的得失看的太重。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权势看作一切,那他就不会在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会为了自己的权势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孔子把这种人称为卑鄙的人。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一個鄙夫,可和他共同事君嗎?當他沒有得到時,只怕得不到。既已得到了,又怕或失去。若怕或失去,他會無所不為,沒有底止的。”
17
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周明新愚解:

1.       疾:毛病。

2.       狂:狂野。

3.       肆:至死不渝。

4.       荡:反复无常。

5.       矜:骄傲自大

6.       廉:指墙角;引申为中规中矩。

7.       忿戾:喜怒无常。

8.       直:直来直去。

9.       诈:欺诈。

整篇解释:孔子说:“古代的民众有三种毛病,现在的民众或许都没有了。古代民众狂野但是至死不渝,现在民众狂野却是反复无常,古代民众骄傲自大但是中规中矩,现在民众骄傲自大却是喜怒无常,古代民众愚昧但是直来直去,现在民众愚昧却是在相互欺诈罢了。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指出了古代民众和现在民众在三个方面的不同,表达了孔子对世风日下的忧虑。

2.       那为何古代的民众会比现在的民众表现的好呢?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孔子说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现在的当权者的管理有问题,是他们没有以身作则地示范好民众,没有引导和教育好民众,才导致了这样的结局的出现。

3.       孔子说这句话也是在为自己和弟子们树立前进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古人常見有三種病,現在或許連這些病也不見了。古代狂者常易肆志不拘,現代的狂者則是蕩無所據了。古代矜者常易廉隅陗厲,現代的矜者則成忿戾好爭了。古代愚者常易徑情直行,現代的愚者則成變詐百出了。”



17
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周明新愚解:

1.       巧言:伪饰话语。

2.       令色:伪装表情。

3.       鲜:很少。

整篇解释:孔子说:“那些伪饰话语和伪装表情的人,很少能做到仁的。”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说的巧言令色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虚伪不真,所以孔子以此来告诫弟子不可成为一个虚伪的人,因为虚伪的人是不可能做到仁的。

2.       这句话在《论语》中出现两次,或是编者为了要强调“真”的重要性。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1)本章已见于《学而篇》第一之第三章,此处系重出。

钱穆先生解释:

本章重出。


17
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周明新愚解:

1.       夺:取代。

2.       乱:扰乱。

3.       郑声:靡靡之音。

4.       雅乐:宫廷音乐。

5.       利口:辩口利舌。

6.       覆:覆败。

7.       邦家:邦国和家族。

整篇解释:孔子说:“厌恶用紫色去取代红色,厌恶让郑国的靡靡之音去扰乱雅乐,厌恶那些用巧口如簧覆败邦国和家族的人。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说“恶紫之夺朱也”的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反对大夫取代君主主持国政;孔子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的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反对当权者贪图享受而疏于政事;孔子说“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的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反对那些巧口如簧的人,他们只谋求自己的权势和利益,而从不考虑国家和家族的整体利益。

2.       此章,孔子用一种非常含蓄的方法表达了他对当时执政者的不满,同时也在教导弟子什么才是正确的为政之道。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我厭惡紫色奪去了朱色,厭惡鄭聲擾亂了雅樂,厭惡利口傾覆了國家。”

17
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周明新愚解:

1.       述:传述。

整篇解释:孔子说:“我不想再说教了。”子贡说:“夫子您要是不说教的话,那么我们弟子怎么传述呢?”孔子说:“天说什么了?四季依次周行,百物自然生长。天说什么了?”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希望弟子们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去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然后能够摆脱对老师的过多依赖,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都能自立门户,把教育事业发扬光大。事实上,孔子的这个愿望最终是实现了。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我想不再有所言說了。”子貢說:“夫子不再有所言說,教小子們何從傳述呀!”先生說:“天說些什麼呢?春、夏、秋、冬四時在行,飛潛動植百物在生,天說些什麼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