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阳货篇》17.5-7

(2022-08-19 06:31:40)
分类: 论语新解

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周明新愚解:

1.      公山弗扰:又名公山不狃,季孙氏家臣。

2.      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

3.      徒:一无所获。

4.      东周:一个东方复兴周礼的国家。

整篇解释:公叔弗扰占据费地叛乱,来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很不高兴,说道:“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要去公山氏那里呢?” 孔子说:“对于来召我的人,我岂会让他们一无所获吗?如果有人用我的话,我可以把这里变成一个东方复兴周礼的国家

 

补充说明:

1.  此章,描述了孔子急欲出仕去施展抱负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在阳货想召见孔子之前,也就是在孔子没有出仕之前,当时的孔子怀有一腔赤诚,对自己的治国理论充满信心,一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

2.  后来,孔子在隳三都失败,失去了官位,离开了鲁国,在周游列国时曾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很显然这句话就是对当时自己初为官时的过于理想主义和激进的做法的反思。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钱穆先生解释:

公山弗擾據費邑叛季孫氏,來召孔子,孔子考慮欲往赴召。子路心中不悅,說:“沒有去處了!何必還要去公山氏那裏呀?”先生說:“來召我的,難道只是空召嗎?儻有真能用我的人,我或者能興起一個東周來呀。”


17
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周明新愚解:

1.      子张: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弟子。

2.      恭:恭敬。

3.      宽:宽恕。

4.      信:诚信。

5.      敏:机敏。

6.      惠:惠泽。

 

整篇解释: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在天下做到五点,就可以算仁了。”子张请孔子详细解释一下。孔子说:“恭宽信敏惠。做到恭敬就不会受到侮慢,做到宽恕就能得到众人归附,做到诚信就能被重用的,做到机敏就能建功立业,做到惠泽就足可以差使他人。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为子张讲解了仁,这次讲解的仁内容非常的宽泛,好像不只是针对子张个人来讲的,而是孔子自己对仁的再次感悟和概括。

2.      那孔子对这个仁的解释的五点的思想源于何处呢?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周易》乾卦爻辞,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对应的就是乾卦的前五爻。初爻“潜龙勿用”是处于学习阶段,要向师长学习就要做到恭敬,二爻“现龙在田”是处在一家之主的位置,此阶段要以团结为主,团结就要做到宽容。三爻“君子终日健健,夕惕若厉”是处在和外面接触的位置,这个阶段就要像太阳周而复始、从不懈怠一样,做到如约诚信。四爻“或跃在渊”是在外打拼阶段,这个阶段要想有所收获就要做到机敏。五爻“飞龙在天”是处在一方之主的位置,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要做到惠泽人民群众。或许在《论语》的此章我们可以明显地找到孔子对《周易》的发挥运用。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钱穆先生解释:

子張問仁道於孔子。先生說:“能行五事於天下,是仁了。”子張請問那五事。先生說:“恭、寬、信、敏、惠。能恭敬,便不為人所侮慢。能寬大,便易得眾心。能守信,便得人信任。能應事敏速,便易有成功。能對人有恩惠,便易使命人。”


17
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周明新愚解:

1.      佛肸:晋国卿大夫赵鞅的家臣,时为中牟的县宰。

2.      中牟:地名。

3.      畔:叛乱。

4.      磷:如鱼鳞似的磨损的痕迹,此处引申为磨花。

5.      涅:黑色矿物染料。

6.      缁:下了七次染缸而染成的纯黑面料。

7.      匏瓜:葫芦。

8.      系:挂。

 

整篇解释:佛肸派人来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以前仲由我也听夫子您说过:‘那些亲自带头做不正当事的人,君子是不会加入他们的。”佛肸占据中牟县邑叛乱,您去了,算什么呢?孔子说:“对,我是说过这个话。不也说过要是真的坚硬,磨也磨不花吗?不也说过要是真的洁白,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只是一个葫芦吗? 怎么可以只能挂在那里而不能给人食用呢?

 

补充说明:

1.      此章和公山弗扰召孔子的那章相似,同样描写了孔子急欲通过出仕来施展才华达到为国为民服务的心理。但是在后期,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这种心理有了较大的调整,我们可以通过孔子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为政的话中可以得知: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      在此章,孔子还表达了另一个观点,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做到信念坚定不会被他人动摇,洁身自好不会被外界污染。。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钱穆先生解释:

佛肸來召孔子,孔子考慮欲往。子路說:“我曾聽先生說過:‘那人親身做了不善之事,君子即不入其國。’現在佛肸據中牟作叛,先生要去他處,這怎說呀?”先生說:“不錯,我是說過這話的。不有堅硬的東西嗎?儘磨也不會薄。不有潔白的東西嗎?儘染也不會黑。我難道是一匏瓜嗎?那能掛在那裏,不希望有人來采食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