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季氏篇》16.9

(2022-08-13 07:25:10)
分类: 论语新解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周明新愚解:

1.      生:成长的过程中。

整篇解释:孔子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能获得到智慧是最好的,在向他人学习后获得智慧是差一等的,在受困后再去学习是更差一等的;要是被困了还不去学,这种人就是最下等的小民了。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分析了获得智慧的几种做法的优劣,为弟子指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2.      孔子认为获得智慧的第一等方法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够从大自然,周边的人,或者是从文献中获得到智慧;第二等的方法是要向他人学习;第三等的方法是在被迫的情况下再去学习;最低等的是身陷困境中还不去学习,孔子把这种人称为最下等的小民。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生來就知道的,那是最上等。學了纔知道的,那是次一等。經歷困境後纔知要學的,又次了一等。若經了困,仍不學,那就只算是下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