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宪问篇》14.37

(2022-05-27 20:19:55)
标签:

365

教育

历史

情感

杂谈

分类: 论语新解
14.37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周明新愚解:

1. 辟世:在国家无道时就主动隐退。

2. 辟地:不去乱邦居住。

3. 辟色:看到他人脸色不善的就主动离去。

4. 辟言:听到他人话语不善的就主动离去。

5. 作者七人矣。做到的有七个人。这七个人不可考证。

整篇解释:

孔子说:“贤者能够做到在国家无道时主动隐退,能够做到不去乱邦居住,能够做到看到他人脸色不善的就主动离去,能够做到听到他人言语不善的就主动离去”孔子说:“做到的有七个人。”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教导弟子如何避免陷入危险的境地。孔子认为贤者首先要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孔子在此为弟子介绍了四种自我保护的避让方法。

2. 孔子认为贤人能够做到在国家无道时主动隐退,隐退就是藏而不用,就是既不和无道对抗,也不为无道服务,就像孔子说蘧伯玉的那样:“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3. 孔子说的其次辟地,就像孔子不去晋国一样。当孔子来到晋国边境黄河边上时,听闻到晋国的贤大夫窦鸣犊、舜华被赵简子杀了,孔子就当场决定不去晋国。

4. 孔子说的其次辟色,就像孔子离开卫国一样。当孔子看到卫灵公抬头看大雁,不愿看自己后,孔子就离开了卫国。

5. 孔子说其次辟言,就像孔子要离开孔文子家一样。当时孔子暂居卫国大夫孔文子家中,当孔文子来向孔子请教如何攻打太叔疾之后,孔子坚决要搬离孔文子家。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话。”孔子又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賢者避去此世。其次,避開一地另居一地。又其次,見人顏色不好始避。更其次,聽人言語不好乃避。”先生說:“起而避去的,已有七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