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14.36
(2022-05-26 15:51:34)
标签:
365教育历史情感杂谈 |
分类: 论语新解 |
14.36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周明新愚解:
1. 公伯寮:字子周,孔子弟子。
2. 愬:背后说坏话。
3. 子服景伯:鲁国大夫。
4. 肆诸市朝:陈尸于街市或朝堂。
5. 与命:天命安排的。
整篇解释:公伯寮背后对季孙氏宗主季桓子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个情况告诉孔子,说:“季桓子完全被公伯寮的话给迷惑了,我的力量还可以让他陈尸于街市或朝堂。”孔子说:“计划要是进行顺利的话,这是天命安排的,计划要是被废止的话,这也是天命安排的。公伯寮他能对天命怎么样呢?
补充说明:
1. 此章的对话或许是发生在堕三都计划正在进行的时候。当时子路是季孙家的大总管,因为子路积极推行孔子的堕三都计划,而受到季桓子的怀疑,季桓子怀疑子路不是真心来维护季孙氏的利益的,而是想削弱季孙氏的势力来帮助鲁君的。这显然是季孙氏不能接受的。而公伯寮或许在这一点上提醒了季桓子,所以季桓子才会相信公伯寮。
2. 子服景伯看到了公伯寮在背后对季孙说子路的坏话,认为公伯寮是堕三都计划的主要破坏者。而孔子能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孔子认为堕三都的成败取决于天命,孔子讲的这个天命是一种必然结果,而这个必然结果只会取决于三桓和鲁君背后的势力状况,这个当然不是公伯寮所能左右的。
3. 孔子在此也为弟子示范了什么是“以直报怨”,子服景伯要杀公伯寮的做法属于 “以怨报怨”,而孔子说的话显然是化解了子路和子服景伯等人对公伯寮的怨恨,间接地达到了“以直报怨”的目的。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钱穆先生解释:
公伯寮讒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把此事告訴孔子,說:“季孫聽了公伯寮讒愬,已對子路有疑惑。但我的力量還能把此事向季孫陳說清楚,使季孫殺了公伯寮,把他陳尸於市。”先生說:“道若將行,這是命。道若將廢,亦是命。公伯寮如何挽得過天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