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宪问篇》14.15

(2022-05-19 16:54:50)
标签:

365

教育

历史

情感

杂谈

分类: 论语新解
14.1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周明新愚解:

1.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2. 谲:言字旁加一个矞,矞:矛从里刺穿外透之象,矞和鸟组成鹬蚌相争的鹬,鹬是长有尖尖细长嘴的鸟。谲可以理解为带刺的话,或声讨的意思,此处引申为睚眦必报。《孔子家语·辩政》有谲谏,谲谏就是用犀利的话语去劝谏。

3.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六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

4. 正:正礼而行。

整篇解释:

孔子说:“晋文公睚眦必报而又不能正礼而行,齐桓公能正礼而行而又不睚眦必报。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概括地点评了齐桓公和晋文公这两个春秋霸主的德行。孔子肯定了齐桓公的遵礼和宽恕的两个优秀德行,否定了晋文公的僭越和睚眦必报的两个不良德行。

2. 孔子说的晋文公的谲或是指晋文公的睚眦必报,晋文公在登位后对曾经在他逃亡时没有礼遇他的卫国,曹国和郑国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晋文公的不正或是指晋文公的没有正礼而行,晋文公曾经俘虏卫国国君卫成公和曹国国君曹共公,以及在践土之盟中他以诸侯身份招天子,这些都是不合乎礼法的僭越行为。

3. 孔子说齐桓公的正或是指齐桓公的正礼而行,齐桓公曾经帮助卫国和刑国复国,以及他积极推行的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这些都体现了齐桓公的正礼而行。齐桓公的不谲或是指齐桓公的宽恕,齐桓公不但能够宽恕管仲的一箭之仇,而且能不计前嫌去重用管仲;以及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齐桓公被鲁国曹沫劫持被迫承诺返还侵占鲁国的土地,之后齐桓公没有违背承诺,归还了侵占鲁国的土地,也没有对鲁国和曹沫进行报复。这些都体现了齐桓公的宽恕。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晉文公詭譎,不仗正義。齊桓公正義,不行詭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