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14.8
(2022-05-16 06:46:33)
标签:
365教育历史情感杂谈 |
分类: 论语新解 |
14.8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周明新愚解:
1. 命:政令盟会的公文。
2. 裨谌:郑国大夫。以善谋出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裨谌能谋。
3. 草创:写出草稿。
4.
世叔:游吉,字子太叔,又称世叔,郑国大夫,继子产后担任郑国执政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子大叔美秀而文。
5. 讨论:讨:查找不足;论:定稿。
6. 行人:外交官。
7.
子羽:名挥,又称公孙挥,郑国大夫,外交官。《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
8. 修饰:使辞句合乎政令、外交辞令的要求。
9. 东里:子产的居住地。
10.
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卿,担任郑国执政者。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11. 润色:增加文采。
整篇解释:
孔子说:“郑国制作政令盟会的公文,都是由裨谌先写出草稿,然后由世叔查找不足和定稿,再由外交官子羽修饰辞句,最后由东里子产润色全文。”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肯定了郑国制作政令盟会公文的方式方法,其中作为执政者的子产即能发挥各种人才的长处,又能统合他们集体的智慧,这就是“和”的一种具体运用;同时也反映了子产对待国家大事的小心谨慎的态度。所以孔子引用这个故事来示范弟子正确为政的方式方法。
2.
孔子讲述郑国为命的故事或是源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的一段记载。“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適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北宫文子所谓有礼也。”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钱穆先生解释:
先生說:“鄭國造一辭命,先由裨諶起草稿,再經世叔討論內容,然後由行人子羽脩飾字句。最後東里子產再在辭藻上加以潤色。”
前一篇:论语《宪问篇》14.7
后一篇:论语《宪问篇》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