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14.9
(2022-05-16 10:06:12)
标签:
365教育历史情感杂谈 |
分类: 论语新解 |
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周明新愚解:
1. 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卿,曾担任郑国执政者。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2. 惠人:造福人民的人。
3. 子西:这里的子西指楚国的令尹,公子申。子西曾两次让王位,在楚国复国中立下大功。曾阻止楚昭王封地给孔子。
4. 彼:与此相对,表示和子产和子西一个是此,一个是彼。引申为无法对比。
5. 管仲:齐国的国相,辅佐齐桓公称霸。
整篇解释:
有人问孔子,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造福人民的人。”又问子西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无法比呀!他无法比呀!”又问管仲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那个人呀,他剥夺了伯氏一半的封邑三百户,伯氏吃着粗饭,到老也没有怨言。”
补充说明:
此章,孔子高度评价了郑国执政者子产造福百姓的德治的执政方式,对于楚国的执政者令尹子西,孔子说他的执政能力无法和子产相提并论。对于齐国的执政者管仲,孔子认为管仲的管理才能很大,能够令被他处罚的人对他没有怨恨,实际上,孔子是说管仲的执政方式是用法治,而孔子一直提倡的是用德治。因此可以看出,在这三国的执政者之间,孔子认可的是子产的德治的执政方式。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钱穆先生解释:
有人問子產,其人怎樣呀?先生說:“他是對民有恩惠的人。”又問子西,先生說:“他嗎?他嗎?”又問管仲,先生說:“這人呀!他削奪了伯氏的駢邑三百家,伯氏終身喫粗飯過活,到死,沒有過怨言。”
前一篇:论语《宪问篇》14.8
后一篇:论语《宪问篇》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