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13.4
(2022-05-03 19:15:36)
标签:
365教育历史情感杂谈 |
分类: 论语新解 |
13.4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周明新愚解:
1.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弟子。
2. 稼:种庄稼。
3. 圃:种瓜果。
4. 情:真诚。
整篇解释:
樊迟请教孔子种庄稼的学问。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请教种瓜果的学问。孔子说:“我不如老圃。”樊迟退出后,孔子说:“小民啊,樊须这个人!统治者要是爱好礼,那民众就不敢不敬畏,统治者要是爱好义,那民众就不敢不服从,统治者要是爱好信,那民众就不敢不真诚。如果能做到这些,那四方的小民都会背着襁褓里的孩子而来,还用的着自己去种庄稼吗?
补充说明:
此章,孔子明确地表明了他教授弟子的方向是成为君子,最终成为合格的管理者或统治者。并且孔子在此也为弟子们论说了统治者的三个最根本的统治手段,就是礼、义和信。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钱穆先生解释:
樊遲請學稼穡之學。先生說:“我不如老農呀。”樊遲又請學治理園圃之學。先生說:“我不如老圃呀。”樊遲退出後,先生說:“真成一個在野小人了,樊遲呀!君子在上位,只要能好禮,民眾便莫敢不敬。只要能好義,民眾便莫敢不服。能好信,民眾便莫敢不用他們的真心和實情來對上。政治能做到這地步,四方民眾都會背負了他們的孩子來請入籍,那就耕戶日增,耕地日闢,何必自己學稼穡之事呀!”
前一篇:论语《子路篇》13.3
后一篇:论语《子路篇》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