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颜渊篇》12.20

(2022-04-30 18:02:38)
标签:

365

教育

历史

情感

杂谈

分类: 论语新解
12.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周明新愚解:

1. 子张:颛孙师,字子张。孔子弟子。

2. 达:通达;高超的交际能力。

3. 闻:有名声;闻名。

4. 居之:安然接受别人的抬举。

整篇解释:

子张问:“士要怎样才可以被称为通达?”孔子说:“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讲的那个通达?”子张回答道:“在邦国里必闻其名声,在家族里必闻其名声。”孔子说:“这是求名声,不是通达。所谓通达,要求具备正直的品质而且要爱好道义,能够辨别他人话语里面微妙的含义和观察出他人情绪的细微变化,要始终考虑抬高他人,降低自己。在邦国里必然会通达,在家族里必然会通达。所谓求名声,往往会表面上假装出仁爱但是行动时又违背,别人抬举他,他就受之安然。在邦国里必闻其虚名,在家族里必闻其虚名。

补充说明:

1. 此章,孔子论说了“闻”和“达”这两个概念。孔子说的这个“达”是一种四通八达的交往能力,对如何获得“达”的能力,孔子还提出了几个条件:一是要具备正直的品质,二是要爱好道义,三是要具备很强的语言辨别能力,四是要能读懂别人情绪的微妙变化,五是要能做到谦恭待人。而对于“闻”,孔子认为人如果仅仅为了求出名,往往会弄虚作假,会自高自大,这样得到的名也只是虚名。

2. 孔子在此对“达”的解释,也很好地为前章孔子说“赐也达”作了注解。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钱穆先生解释:
 
子張問:“一個士如何纔算是達了?”先生說:“你說的達,是怎樣的呀?”子張對道:“一個達的人,在國內,必然有名聞。在卿大夫家中,也必然有名聞。”先生說:“那是名聞,不是顯達呀!一個顯達的人,他必然天性質直,心志好義,又能察人言語,觀人容色,存心謙退,那有名聞的人,只在外面容色上裝取仁貌,但他的行為是違背了。他卻亦像心安理得般,從來不懂懷疑到他自己,這樣的人,能在國內有名聞,在一大家中也有名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