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12.11
(2022-04-27 19:53:07)
标签:
365教育历史情感杂谈 |
分类: 论语新解 |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周明新愚解:
1. 善哉:说的太好了。
2. 信如:如果真的是。
整篇解释:
齐景公问孔子为政的方法。孔子回答道:“君要像君的样子,臣要像臣的样子,父要像父的样子,子要像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说的太好了,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粟米,我能吃上吗?”
补充说明:
此章,针对齐景公的身份,孔子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谈论了为政的方法。孔子认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途径就是各守本分,而这个本分就是由礼规定的,所以孔子讲的话反映了他对礼制的推崇。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钱穆先生解释:
齊景公問為政之道於孔子。孔子對道:“君要盡君道,臣要盡臣道,父要盡父道,子要盡子道。”景公說:“好極了。若是君不盡君道,臣不盡臣道,父不盡父道,子不盡子道,縱有積穀,我那喫得呀!”
前一篇:论语《颜渊篇》12.10
后一篇:论语《颜渊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