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12.6
(2022-04-25 09:46:27)
标签:
365教育历史情感杂谈 |
分类: 论语新解 |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胃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周明新愚解:
1. 明:明察,明白,明智。
2. 浸润:像种子在水中一样,被浸泡和滋润受到影响,在此指身边人。
3. 谮:中伤的话。
4. 肤受:肤体接触的人。在此指枕边人。
5. 愬:同诉。投诉。
整篇解释:
子张问如何做到明。孔子说:“身边人中伤他人的话,枕边人投诉他人的话,都不要听信,就可以做到明了;身边人中伤他人的话,枕边人投诉他人的话,都不要听信,就可以看的更远了。
补充说明:
此章,孔子讲不偏听,不听信身边人的谗言,不但可以做到明,还可以看的更远。孔子的这句话或是后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思想的源头吧。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钱穆先生解释:
子張問:“怎樣可算是明呀?”先生說:“像浸潤般的譖言,像切膚般的控訴,在他前面行不通,可算明了。像浸潤般的譖言,像切膚般的控訴,在他前面行不通,可算遠了。”
前一篇:论语《颜渊篇》12.5
后一篇:论语《颜渊篇》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