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12.5
(2022-04-24 21:22:10)
标签:
365教育历史情感杂谈 |
分类: 论语新解 |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周明新愚解:
1. 司马牛:又名司马耕,司马犁,字子牛,宋国贵族子弟。孔子弟子。
整篇解释:
司马牛忧郁地说:“人家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卜商听过这样一句话:死生是命定的,富贵是天定的,君子能做的就是敬慎而没有过失,和别人在一起时恭敬有礼,那四海之内的人都会成为你的兄弟。君子怎么会担心没有兄弟呢?”
补充说明:
1.
此章,子夏从亲情和朋友的角度来谈论了君子之道。子夏认为君子和他人关系的好坏不是由亲情决定的,而是由相处之道决定的,这个相处之道就是敬慎无失,恭敬有礼。如果能做到的话,那全天下的人都好像是自己的兄弟一样可以互相帮助。子夏在此表达的观点和孔子曾经讲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两句话很相似。此章,子夏谈到的君子交友的方式应该是以道不以亲。
2.
此章司马牛说他没有兄弟,不是说他真的没有亲兄弟,而是说他的亲兄弟不但帮不了他,反而害的他无处安身。根据《左传》的记载推测:司马牛至少有一个哥哥叫向(桓)魋。在公元前481年,司马牛的哥哥身为宋国的大司马向(桓)魋在叛乱失败后逃亡到他国,司马牛也因此被迫逃亡到了齐国,后来哥哥向(桓)魋也去了齐国,而司马牛不愿与哥哥共事一个国君。于是,司马牛就又去了吴国,吴国讨厌他,他就来到了鲁国,同年死在鲁国的城外。司马牛和孔子和子夏的对话很可能就发生在公元前481年。那是孔子刚回到鲁国两年。当时孔子在71岁,子夏在27岁,《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而適齐。向魋出于卫地,公文氏攻之,求夏后氏之璜焉。与之他玉,而奔齐,陈成子使为次卿。司马牛又致其邑焉,而適吴。吴人恶之而反。赵简子召之,陈成子亦召之。卒于鲁郭门之外,阬氏葬诸丘舆。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钱穆先生解释:
司馬牛很憂愁地說:“人人皆有兄弟,獨我沒有呀!”子夏說:“商曾聽先生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只要能敬,做事沒有差失,對人能恭,有禮,那就四海之內都是你的兄弟呀!’君子那怕沒兄弟呢?”
前一篇:论语《颜渊篇》12.4
后一篇:论语《颜渊篇》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