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10.4
(2022-04-08 15:15:53)
标签:
365教育历史情感杂谈 |
分类: 论语新解 |
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周明新愚解:
1.
公门:鲁君宫殿的大门。《礼记·明堂位》记载:大庙,天子明堂。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此处孔子先进入的是鲁君宫殿最外围的库门,库门相当于天子的皋门,皋门就是护城河边上的门,然后孔子进入的是雉门,雉门相当于天子的应门,应门里面是天子治朝的宫殿。雉门里面就是诸侯治朝的宫殿。
2. 鞠躬:弯着腰。
3. 阈:门槛。
4. 过位:经过有人值守的位置。
5. 色勃:笑一笑。
6. 躩:小步快走。
7. 摄齐:把衣服齐整地提起来。
8. 逞:放松。
9. 怡怡:轻松自如。
10. 踧踖:《诗经·小弁》有“踧踧周道”, 踧踧表示行人众多的,踧在此借用为执行君命。《诗经·楚茨》有“执爨踖踖”,
踖在此表示为忙忙碌碌。
整篇解释:
孔子进入国君宫殿的大门,他弯着腰,好像门容不下他的身高似的。他站立时,不会停留在门中间,他行走时,不会踩踏门槛。经过有人值守的位置时,他都会冲值守的人笑一笑,小步快走,打招呼的声音也很轻,好像气力不足似的。登阶上殿堂前,他将脚前的衣服齐整地提起来,在殿堂上,他弯着腰,屏着气,好像没在呼吸似的。退朝出殿,走下一层台阶后,他就放松了自己的神态,显的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从台阶走到平地后,他就疾步离开,就像鸟展开双翅一样。他一回到自己的府上,就遵照君命,忙碌起来。
补充说明:
此章描述了孔子一次上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孔子一系列的动作和表现都体现了他的小心谨慎和谦逊恭敬。孔子的做法可以给弟子以下几点的示范:
第一, 孔子进国君宫殿门时弯腰的动作,体现了孔子对国君的敬畏。
第二,
孔子不立中门,不踩门槛,体现了孔子对礼节的尊重。因为立中门会影响他人进出,踩门槛会弄脏门槛,也会弄脏其它跨门槛者的衣服。
第三, 孔子经过值守位时,他的微笑,小步,轻声都显示出了他对值守人员的尊重和对君主宫殿庄严肃穆的氛围的尊重。
第四, 登阶前,他将衣服齐整地提起,即体现了他的小心谨慎,又体现了他执行礼严谨的态度。
第五, 在殿上,他弯着腰,屏着息的动作,体现了他的谦逊恭敬和专注认真。
第六,
退朝出殿,在下了一层台阶后,他表现的放松了一点,到了平地后,他表现的像一只自由的鸟。孔子的一系列的动作和表现都是随着场合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第七,
在前面的章节,君在的时侯,孔子表现的“踧踖如也”,这次是孔子回到了自己的府上,他同样表现出“踧踖如也”,表明孔子在对待国君的命令上,不会因为国君在不在场而有所不同,这反映出孔子高度的自律和表里如一的品质。
附:
杨伯俊先生解释: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钱穆先生解释:
孔子跑進公門,必歛身謹敬,像那公門容不下他身子般。不在門中間立,亦不把腳踏門限上。行過國君所常立之位,容色必變,舉足盤辟,若履危臨深般,說話像不夠的般。牽衣升堂時,歛身屏氣,像不呼吸般。待退下自堂,降堂階一級,顏色便舒展了,怡怡然有和悅之容。走盡堂階,下及平地,便疾步向前,像鳥張翼般,端好而開展。再過君位時,踧踧踖踖,又是一番起敬。
前一篇:论语《乡党篇》10.3
后一篇:论语《乡党篇》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