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余人雨中搜寻八旬走失老人有多重积极意义(外一篇)

(2025-08-04 15:01:48)
标签:

时评

       7月29日下午5点多,台风“竹节草”带来的风雨正肆虐象山。西周镇文岙村村民夏志辉的心也沉到了谷底——86岁高龄、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夏中年一直未回家吃饭。他寻遍村里老人常去的角落,一无所获。当晚7点左右,夏志辉焦急地将父亲失踪的消息报告给村委会(见7月31日宁波晚报)。
        于是,西周镇政府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一场与风雨抢时间的生命救援迅疾展开。镇(村)干部、派出所民警、象山县蓝天救援队、象山户外应急救援队、象山县半岛义警队总队及西周中队……超过100名救援力量顶着大雨,兵分三路,以文岙村为核心向周边区域展开拉网式搜寻。
      不要小看百余人雨中搜寻八旬走失老人的救援工作,“竹节草”来袭,八旬老人走失,西周镇镇(村)干部、派出所民警、象山县蓝天救援队、象山户外应急救援队、象山县半岛义警队总队及西周中队……超过100名救援力量顶着大雨,展开救援工作,经过4个多小时搜寻,直到夜里11点多,救援人员才在文岙水库堤坝旁一处陡峭的水泥路边发现走失老人,因陡坡湿滑,救援人员便以身体为屏障,小心翼翼接力将老人托举上堤坝,再轮流背负下山。抵达安全地带后,等候的120急救车迅速将老人送往医院。经院方检查,老人并无大碍,目前正在医院静养观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笔者感动之余,不禁赞颂参与救援工作之百余人的美好心灵,也从中读到了多重积极意义:
       老吾老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老,要尊爱健康老人,更要尊爱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而尊爱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显得尤为可贵。百余人雨中搜寻八旬走失老人的积极意义就是,继承和弘扬尊老爱老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尊爱健康老人,更要尊爱患病老人。而尊爱患病老人,不厌弃患病老人,才算得上完美无缺的尊老爱老。
      更好地服务社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救援工作的基本宗旨。而要切实履行这一宗旨,就必须强化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为搜寻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八旬走失老人,居然动用了百余人。这不在是强化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之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的生动写照吗?
      一家有事大家帮,鳏寡孤独有人助,嘘寒问暖,吊苦问疾,互相关照,情同一家,这是我国历来存在的睦邻友好好民风。这样的好民风,不仅表现在顺利条件下的日常生活中,更表现在有人遇险的情况下。百余人雨中搜寻八旬走失老人这件事,正是睦邻友好好民风得到发扬光大的有力注释。
      如今,社会各界都在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积极努力,而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积极努力,需要展开“送清凉”、“共享妈妈”类活动,却绝不能局限于展开“送清凉”、“共享妈妈”类活动,实际上大力展开“尊老爱老”“生命至上”“睦邻友好”等活动,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同样大有裨益。

         这间“社区乒乓球室”建得好

        7月31日一大早,江北区庄桥街道天悦社区乒乓球室内已是一派火热景象。清脆的球拍击打声中,童子丰大爷一记漂亮的扣杀引来围观居民阵阵喝彩。“让我也来试试!”邻居高亚芬迫不及待地挥舞球拍,准备上场(见8月1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据报道,这间250平方米的乒乓球室,利用一间积尘多年的闲置用房,一步步变身为如今相对专业的球室。这间球室建成后,不仅吸引不少居民加入,还迎来了外国面孔。
        这间 “社区乒乓球室”建得好!好在哪里?好就好在:活跃了社区体育活动;织密了邻里关系网;为社区自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居民群众的的全面发展,推动社区和谐和文明进步,这是社区居民群众的“民心所向”。然而长期以来,苦于缺乏健身运动空间,导致社区体育活动呆板,遂使这一“民心所向”很难如愿以偿。 这间 “社区乒乓球室”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憾”,加长了这一“短板”,使社区居民群众的“民心所向”如愿以偿,大有希望。
       远亲不如近邻。一家有难大家帮,邻里之间,嘘寒问暖,吊苦问疾,互相关照,亲密无间,情同一家。这是长期以来社区居民群众编制的“邻里关系网”。然而近些年来,从土木结构房搬进钢筋混泥土房的不少居民,变得“见面不相识”,邻里关系不再亲密无间,以往织密的邻里关系网不复存在。这间 “社区乒乓球室”,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了健身场所,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了交流天地,更是在社区居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得以互相认识、彼此交际的“桥梁”,从而使以往织密的邻里关系网得以恢复。
       由于历史原因,在我们的社区中衍生出一些闲置用房,如何让这些闲置空间焕发新生?这是值得社区工作者探究的一个问题。由政府财政拨款改造此类闲置用房,那固然是好,但天悦社区的这间 “社区乒乓球室”启迪我们,在现有政府财政条件下,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由社区居民群众“自愿集资、自主施工、自我管理”。只要社区工作者把改造闲置用房这件大事放在心上,各地都会出现愿为改造闲置用房“自愿集资、自主施工、自我管理”的居民群众,将他们组织起来,并给以切实的支持和帮助,充分激发社区居民群众“自愿集资、自主施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就“水到渠成”。
       虽然不能说,各地都要建设类似的 “社区乒乓球室”,但天悦社区积极活跃社区体育活动,努力织密邻里关系网,充分激发社区居民群众“自愿集资、自主施工、自我管理”积极性的精神,却值得大力提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