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如何树立消费信心,让大家“敢于消费”?如何培育消费新动能,让大家“愿意消费”?如何优化消费市场环境,让大家“乐于消费”(见7月30日宁波日报)?
毫无疑问,提振消费,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然而,要使老百姓大手大脚地“买买买”,必先提振老百姓舍得花钱的“底气”,而这个“底气”,则来自于稳定的就业、丰厚的收入。也因此,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实施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放在七大行动之首,从就业挖潜扩容、鼓励大众创业,到加大职业培训、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可以期待,这“行动之首”,得到切实贯彻落实之日,就是老百姓舍得花钱之时。当然,增强老百姓消费的底气,要增加老百姓收入,更要为老百姓减负。
另外,消费者“愿意消费”热情一旦被激发,假如遭遇不友好消费环境,这种热情也有可能被拟制。这就需要各类经营者创建“友好型商家”,与消费者建立良好关系,具体的说,就是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水平,与时俱进地优化商品、服务和业态供给的品质。
发展经济关联民生,每个社会成员都不是“局外人”。提振消费,绝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每家企事业单位、每家商企、每个市民都有责任。如果我们的企事业单位、商企、和市民,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夯实老百姓舍得花钱的“底气”,努力创建“友好型商家”,转变消费观念,量力而行地大胆消费,那么,何愁不能切实贯彻落实《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提振消费”之轮转得越猛,“经济发展”之车走得越快。
百余人雨中搜寻八旬走失老人有多重积极意义
7月29日下午5点多,台风“竹节草”带来的风雨正肆虐象山。西周镇文岙村村民夏志辉的心也沉到了谷底——86岁高龄、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夏中年一直未回家吃饭。他寻遍村里老人常去的角落,一无所获。当晚7点左右,夏志辉焦急地将父亲失踪的消息报告给村委会(见7月31日宁波晚报)。
于是,西周镇政府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一场与风雨抢时间的生命救援迅疾展开。镇(村)干部、派出所民警、象山县蓝天救援队、象山户外应急救援队、象山县半岛义警队总队及西周中队……超过100名救援力量顶着大雨,兵分三路,以文岙村为核心向周边区域展开拉网式搜寻。
不要小看百余人雨中搜寻八旬走失老人的救援工作,“竹节草”来袭,八旬老人走失,西周镇镇(村)干部、派出所民警、象山县蓝天救援队、象山户外应急救援队、象山县半岛义警队总队及西周中队……超过100名救援力量顶着大雨,展开救援工作,经过4个多小时搜寻,直到夜里11点多,救援人员才在文岙水库堤坝旁一处陡峭的水泥路边发现走失老人,因陡坡湿滑,救援人员便以身体为屏障,小心翼翼接力将老人托举上堤坝,再轮流背负下山。抵达安全地带后,等候的120急救车迅速将老人送往医院。经院方检查,老人并无大碍,目前正在医院静养观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笔者感动之余,不禁赞颂参与救援工作之百余人的美好心灵,也从中读到了多重积极意义:
老吾老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老,要尊爱健康老人,更要尊爱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而尊爱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显得尤为可贵。百余人雨中搜寻八旬走失老人的积极意义就是,继承和弘扬尊老爱老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尊爱健康老人,更要尊爱患病老人。而尊爱患病老人,不厌弃患病老人,才算得上完美无缺的尊老爱老。
更好地服务社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救援工作的基本宗旨。而要切实履行这一宗旨,就必须强化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为搜寻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八旬走失老人,居然动用了百余人。这不在是强化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之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的生动写照吗?
一家有事大家帮,鳏寡孤独有人助,嘘寒问暖,吊苦问疾,互相关照,情同一家,这是我国历来存在的睦邻友好好民风。这样的好民风,不仅表现在顺利条件下的日常生活中,更表现在有人遇险的情况下。百余人雨中搜寻八旬走失老人这件事,正是睦邻友好好民风得到发扬光大的有力注释。
如今,社会各界都在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积极努力,而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积极努力,需要展开“送清凉”、“共享妈妈”类活动,却绝不能局限于展开“送清凉”、“共享妈妈”类活动,实际上大力展开“尊老爱老”“生命至上”“睦邻友好”等活动,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同样大有裨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