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小王,今年的绿豆汤加了西米露,快来尝尝!”7月16日下午3点,在位于宁波鄞州区东胜街道姚隘路上的一个快递网点内,“小山村饭店”的老板娘周伏波热情地给快递小哥派发冰镇绿豆汤(见7月17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据报道,老板娘周伏波在姚隘路开张于2001年的“小山村饭店”,从开店那年起,每到冬夏两季,就会在饭店门口摆上一个大大的保温桶。天寒时,桶里是热气腾腾的驱寒姜茶;天热了,就换成清凉的解暑凉茶。环卫工、快递员等路过,谁渴了累了,都能随手接一杯,喝得既舒坦又暖心。14年的坚守,从一个人的灶台,到婆媳搭档的默契,再到一群人的奔忙。周伏波的这碗绿豆汤传递的早已不只是一份清凉,更是一座城市的温情接力。
如此“送清凉”送得好!当然,这里并非主张每家餐饮店都要这样“送清凉”,而从“小山村饭店”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精神:首先、提升城市温情应从自己做起。如果老是借口“公共事情公共管,别人管了我再管”,自己不带头动手,提升城市温情,恐怕只能是“坐飞机聊天——空谈”;其次,提升城市温情要有持之以恒的韧性。提升城市温情须象“小山村饭店”那样坚守14年甚至更长时间。假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免中途夭折,半途而废。
如今,大江南北都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象“小山村饭店”老板娘周伏波那样“公共事情我有份,别人不管我也管”,为提升城市温情做出积极的贡献,那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大有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