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海曙区鼓楼街道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街道“商业外摆导则”——《鼓楼街道临街店铺“外摆区”实施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鼓励沿街商铺设置“外摆区”,打造差异化消费场景,助力消费升级(见4月17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生活中常看到:有的临街商铺把商品摆到了门外,“城管”来了,急匆匆搬进去,“城管”走了,又外摆出来。如此周而复始,商家与“城管”玩起“猫捉老鼠”游戏。之所以存在这一不尽如人意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商铺不知道哪些临街店铺可设置“外摆区”?具体应如何设置?而各类商业主体活跃的街道辖区内的商户对放开外摆的呼声又日益高涨。商家与“城管”如此僵持下去,无益于打造差异化消费场景,不利于助力消费升级,更难提高商家收入。因此,为了打造差异化消费场景,助力消费升级,提高商家收入,有必要出台鼓励沿街商铺设置外摆区的“指南”,让商家与“城管”和谐相处。海曙区鼓楼街道出台的《鼓楼街道临街店铺“外摆区”实施导则)就是这样的“指南”。
临街商铺外摆有了“指南”,令人点赞!
所谓“指南”,就要象海曙区鼓楼街道那样明确规定适用业态限于咖啡馆、文化书吧、花店、茶馆、轻餐饮等特色小店,场地设置须预留不少于1.5米的人行通道,严格执行“不占车道、不挡通道、不压盲道、不排油烟、不生噪声、不扰居民”的“六不”管理要求。“指南”一旦实施,必须照此办理,不许随意更改。
当然,“指南”不宜沦为“死杠杠”,特殊情况不妨“特事特办”。但是,对临街商铺外摆制定一些“指南”,却是完全必要的。衡量临街商铺外摆管理工作是否凸显“人性化”,关键就看有无相应的“指南”。有了“指南”,条条框框具体,便于临街商铺按图索骥地照办;没有“指南”,容易使临街商铺无所适从,也容易使执法人员下不了整治“脏乱差”的决心,甚至姑息纵容。
总之,既容许临街商铺外摆,又象海曙区鼓楼街道那样,给临街商铺外摆规定一些“指南”,打造差异化消费场景,助力消费升级,提高商家收入,就更有保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