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宁波市教育局发布期末、寒假安全提示(1月23日现代金报)。
据报道,这一“安全提示”主要内容如下:一、加强个人健康、二、注意居家安全、三、保障饮食卫生、四、遵守交通法规、五、增强防范意识、六、安全文明上网、七、遵守烟花爆竹燃放规定、八、防意外、滑冰、溺水、九、遵守公共秩序、十、重视外出安全。媒体记者作出了“快来看看”的特别提示。
谁应“快来看看”呢?媒体记者尚未指明。
诚然,这份“安全提示”的受益者是广大学生,理应首先是广大学生“快来看看”。然而问题是,近些年来,此类安全教育课,教育监管部门及学校,给学生不止上过一次,但现实生活中受到“不安全事端”侵害的学生依然屡见不鲜:吃坏肚子的有之、窗口坠落的有之、违反交通法规的有之、受骗上当的有之、不文明上网的有之、乱放烟花爆竹的有之、扰乱公共秩序的有之、外出忽视安全的也有之。为什么?
学生受到“不安全事端”侵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做家长的,平时能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对子女安全度过期末、寒假,往往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知子莫若父”。如果家长“知子”而不“教子”,或“教子”难见成效,那就应该及时找一找原因何在。等到孩子受到“不安全事端”侵害后再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尽管“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对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却是难以治愈的。因此,对教育局发布的这份期末、寒假安全提示,家长决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必须抢在第一时间“快来看看”,并要看熟看透,把它作为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的“指南教材”。
这不只是家庭稳定问题,而且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建设良好社会风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快来看看”教育局这份“安全提示”之外,家长还应该认真想一想,如何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变孩子受到“不安全事端”侵害为孩子安全度过期末、寒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