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海峡两岸茶文化季组委会等单位,主办“倡导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倡议活动,并宣布将于近期在全市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见5月20日厦门日报)。这一活动,新人耳目,值得期待。
近些年来,在“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下,有的不良茶商,玩起了“包装戏法”:里三层、外三层包装茶叶、包装盒内故意留下过大空隙,投入包装成本过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让人搞不懂他们是在销售茶叶,还是在兜售包装物。这种过度包装的“包装戏法”,不仅违反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有关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利于茶叶健康发展,而且还产生大量城乡生活垃圾,造成资源浪费,极大地污染了环境,无益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也因此,为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减少城乡生活垃圾,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才联合海峡两岸茶文化季组委会等单位,主办“倡导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倡议活动,并将于近期在全市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
然而,主办“倡导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倡议活动是一回事,能否让“倡导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倡议活动取得应有成效,又是一回事。据报道,有关方面将这一活动的重点放在强化茶叶生产、销售及设计包装环节监管执法,遏制茶叶过度包装行为;并将通过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联盟集体倡议等方式,强化企业和行业自律意识。笔者以为,为了让“倡导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倡议活动取得应有成效,有关方面对“茶叶过度包装”必须秉持“零容忍”态势。对“过度包装”的产品及其企业,该处罚的就处罚,该重罚的就重罚,绝不姑息纵容。须知,昔日那些不良茶商之所以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讳地玩弄“包装戏法”,就是因为他们以为不会受到处罚。至于强化企业和行业自律意识,那是必须的,但若将让“倡导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倡议活动取得应有成效的希望寄托于此,却是不明智的。君不闻“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治理坏人是这个理,治理茶叶过度包装,也是这个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