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从严打击养老诈骗犯罪
(2022-08-24 15:32:54)
标签:
时评 |
最高人民法院8月24日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段及其危害,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案例一,被告人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利用老年人寻求养老保障的心理,承诺高息回报、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入住打折等,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实施非法集资。案例二,被告人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承诺高额福利消费卡、货币分红等为幌子,引诱老年人投资“养老公寓”项目,致使老年人钱财遭受损失。案例三,被告人以销售“养老产品”为名,利用虚假宣传获取老年人信任,鼓吹投资收藏品能够获得高额利润,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廉价批发的收藏品,收藏“艺术品”变成高价购买赝品。案例四,被告人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抵押房屋获得资金,再购买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行非法集资之实。案例五,被告人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名,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骗取老年人的保险费、材料费、好处费等。案例六,被告人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以义务诊疗、免费医疗咨询等获得老年人信任后,夸大病情、虚构保健品为“特效”药品,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见8月24日央视网)。
那些非法敛财的人,他们心理有鬼。因此,不得不利用老年人寻求养老保障的心理,包上一层“养老服务”的外衣伪装一下,以混淆老人们的视听。我们有些老人由于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较弱,分不清真假,便把鱼目当明珠,以致受骗上当,个别的还弄得家破人亡。诸如此类的案例,确实应当引起老年人们的高度重视。也因此:要想杜绝诸如此类案例,需要老年人面对诸如此类的骗招,坚决做到不相信,要用符合科学和现行有关政策法规的知识戳穿它,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也需要象最高人法院那样的有关部门,列举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段及其危害,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
但是,事情往往还有另一面。
有道是:姑息养奸。对养老诈骗犯罪,该法办的不法办,是姑息;该从重打击的不从重打击,也是姑息,同样养奸。毋庸讳言,近些年来,养老诈骗犯罪案例之所以层出不穷,实在与有关执法部门的打击手段“心太软”有关。其实,有关国法民规早就昭然,处置养老诈骗犯罪,有关执法部门理应“对号入座”,依法惩处。畸重不对,畸轻也不对。如果有关执法部门不能做到言出法随,对养老诈骗犯罪打击“心太软”,不仅会助长养老诈骗犯罪嫌疑人的“抗药性”,还会使其他有的人觉得“不过如此,不妨为之”,起而效尤,以致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连绵不断。当然,正如自然界的病菌、害虫是可治的,社会上的“养老诈骗犯罪”也是可治的。关键就看有关执法部门是否嫉恶如仇,能否从重从严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可以相信,有关执法部门能从重从严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再加上老年人提高了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养老诈骗犯罪的日渐减少乃至灭绝,就大有希望。
前一篇:私自设置的网红路牌须立即拆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