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腔名角

(2022-11-14 23:50:50)

秦腔名角

李亚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天,离开戏台多年的秦腔演员老陈,敲开了文革前调入省某厅工作的原县委书记的家门。老先生有意思得很,除了带自己复出公演的大红请柬之外,还像山民肩褡裢一样,扛着一双登台演出的高腰朝靴。

老书记开门一看,笑了:“哎呀呀,是老陈呀,你来了!报上看到你政策落实,可以上台演出了,祝贺祝贺,热烈祝贺!”

老陈哈哈大笑:“正是正是,老领导,咱又可以上台唱戏了。我今儿是专程给您送戏票的。一是您喜欢秦腔;二是我表示感恩之意。文革您被揪回Y县批斗,包庇我也是老领导的罪名一条。想起给您造成的麻烦,十几年我是吃不香睡不安哪!”

“老陈呐,是风是雨,不是都过去了嘛?这么大的运动,受冲击也不奇怪,你说你提那些干啥?但凡是人,就得做事;既然做事,就不怕人说。公道自有人心,咱就不说这些了!老陈,这些年你的日子一定也不好过,过来就好,过来就好!”

“好好好,不提了,咱不说文革了!我把我这些年的情况向老领导汇报一下:运动一开始,我就被遣送回JY老家。先在村里劳动改造,后几年逐渐松了,可以给乡亲清唱几段了。可咱是专业演员啊,不抹脸、不扎靠,没有行头我不过瘾啊!现在咱又能上台演出了,还说我是秦腔艺术家。嗨,土都拥到脖项的人了,家不家你说有个啥意思?咱就是个戏子,就好个秦腔,能上台蹬跶我就高兴!看,我把上台的靴子都肩来了,你看看,匠人给我专制的。”

老书记说:“哈哈…哈哈…背着靴子出门,正不知你演的是哪一出戏哩?说你艺术家,当年我可没看出来。就觉得你声大,字正腔圆把式好!记得在地区开会,地委刘书记对我说:“老李,你们县的‘陈大声’来了,他演的赵匡胤红了一个SX省。”他在会上宣布:“告诉大家,我们白天开会,晚上看好戏。Y县剧团的《下河东》全省巡演,这几天刚好到了WN市。票的问题嘛,好办,Y县李书记来解决!大家一下乐了。你老陈当年赵匡胤横着盘龙棍的三十六哭,可为Y县人民争光了。”

“哈哈……咱就一个爱唱戏的戏子啊,当年没人敢要,被您弄到了Y县剧团,一个《下河东》里的赵匡胤让我浪得虚名!唉,要说呀,还是县文化馆老杨剧本编得好,剧团老刘导演得好!都是人才呀,可惜,他们没有等到好年头。”

老书记边拆请柬边说:“老陈,那几年,还真是你唱的:‘下河东,把为王给困住了……王好比虎离深山难展爪,王好比大鹏展翅折翎毛;王好比蛟龙出海危运到,王好比校场战马闪坏腰……’现在,不是平反了冤案,除掉了奸臣,杀退了番兵,雨过天晴了吗?”

“哈哈……老领导,你厉害,把我的戏词全抢了!”

老书记仰起了脸:“哈哈…哈哈哈哈…老陈呀,我是你的忠实戏迷啊!那些年,没有好秦腔听,把人真是憋掰毁了!”

“是是是,爱听的憋闷,爱唱的也委屈呀。现在能唱了,群众爱听,我就好好唱!”

“老陈,这就对了,过去了的就让他过去!咱不说那些丧气话,社会往前走,咱们往前看!”

老书记看完请柬,拍着沙发扶手:“哎呀呀,老陈,我的天神爷呀!不得了,老陈你可不得了!“五四剧院”好气派的场子,比起当年Y城东的破棚子强到天上了。老陈,你今儿就好好演,我就好好看,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哩!”

“哈哈…哈哈哈哈……”俩人一块大笑起来!

……

这两人的对话,隐藏着一段历史,还得返回到五十年代。解放之初,除旧布新百业振兴,一切都是欣欣向荣。老书记那时三十出头年富力强,工业农业商业治安等等以外,也关注到全县群众的文化生活。他本是个秦腔迷,县文化馆的老杨文笔很好,原来就写过剧本,发挥专长完全可以。可全县仅有的文艺团体秦腔剧团却很薄弱,没有能扛得起大旗的人物。他就指示文化局:“自己动手,找吧!SX是秦腔的发源地,还愁找不下好演员?泾三高(泾阳、三原、高陵)是秦腔的正音,就在这一带找找看!”

不长时间,剧团团长来汇报:“书记,倒有一个好人手,算是名角,但是……”

“有话直说,不要吞吞吐吐。能办就办,不能办就打住,谁还能把你吃了不成?”

“人是JY的,一个好红生。名角,挑杆子没问题,可是……”

“大胆说,咱不是在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吗!”

“这人历史上有些污点,他干过旧社会的联保主任,问题倒是说清了,就是没人敢要。可惜一身功夫和好嗓子了,不知道进咱剧团合适不?”

“如果仅仅是这,就不是大事,咱找演员又不是找团长。旧社会过来的人,有些特殊情况不奇怪,用人用所长,宜宽不宜苛。真的有本事能演戏咱就用,严格把关就是!”

那时候,人事关系比较简单,这个事也就办下来了。老陈呢,果然出色,《下河东》他是一鸣惊人!几十年后,秦腔迷提起Y县剧团的《下河东》,仍然对当年赵匡胤的扮演者津津乐道!能成为秦腔艺术家,也是那个剧目奠定的基础。

由于老陈的历史情况是明摆的,所以,遇到文革运动,他被遣送回家。当年的决定用他的人自然受到了牵连。对老书记来说,虱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也不在乎多一只虱子少一笔债务。所以,那些旧事他早忘了。但是,他记得当年Y县剧团红遍全省;他奇怪老陈噗兮唻嗨的一个凡人,一登上戏台,面涂朱砂声似铜钟,手持盘龙棍威风凛凛,还真有大宋王朝的天子气象哩!

说起来,这些都是陈年往事了!

秦腔名角

 122-20-11

 20201127

 

22\1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建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