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痛漫笔》节录

陶冶锤炼
《余痛漫笔》节录
李亚民
1978年年初,我刚从工厂7.21工人大学毕业,就因公致伤,住进了医院治疗。当时我二十四岁,百事不顺,这又受到身体伤残的沉重打击,悲观情绪一度降到了极点。那段日子,我思绪万千百般痛苦,可谓肠一日而九回!痛定思定之后,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恢复理性,努力奋起,继续前行。我写了《余痛漫笔》,记录那场炼狱般的灵魂洗礼。正是这段苦难的心路历程,规定了我下半生的人生走向。这篇文字,就是实录《余痛漫笔》的结尾。
……
住在医院里,表面上很悠闲,实际上,自己的心情非常郁闷。傍晚时分,我就会走出医院,到大街上去散步。徜徉在初春空旷、寂寥、平静的马路上,心里常常泛出一股幽幽、凉凉、苦苦、涩涩的感觉。看到大路两旁的树木,一副枯枯、秃秃的样子,自己不由生出一股感慨:它们和我有点相像,生命处在一个很低、很低的谷点上。可是,大自然的春天已经到来,它们的枝干里充满了生机,蓄势待发。只待一阵东风、一声春雷、一场春雨,其兴也勃焉,它们就会轰轰烈烈、枝繁叶茂地发达起来!
古语云:风雨流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四季交替,荣枯反复,树木很快就会迎来它郁郁青青蓬勃发展的旺盛期。可我呢,就这样衰下去?背下去?垮下去?……
这一番磨难,在我的身上、心上造成了累累伤痕。但是,再艰难,它已经成了事实,也成了过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此,你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再苦的苦酒也要坚决地把它喝下去。这一点,我想通了,真的通了!
可是,我今后该干又能干什么呢?这是目前摆在自己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
原来,按着本愿,既然进了工厂,就应把自己那些缺乏现实基础的所谓爱好撂到一边。以本职工作为重点,努力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工人,当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因此,进厂这七、八年里,我还是很努力的。可是,命运作弄人啊,一个意外事故,就把我从原来的生活轨道上无情地抛了出去!
我又想:凭这些年的努力,还有工厂“7.21”大学的学习基础,自己可以从事专业工作。当然,开始,理论基础差,实践经验少,会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实践,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工程人员。但是,这条路现实吗?自己目前这种背时背运的样子,谁为你创造这个条件给你这个机会呢?在工厂,一线工人和专业人员之间的距离还是很大的。固然,你有自学的基础,有“7.21”这个台阶,但是,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既便有人给你这个机会,就能料定这条路走得通畅?凭什么呀,就凭你一句空话?在工厂,工人身份的改变真不一件容易的事情。再退一步,就算坐在设计员的板凳上,“四人帮”打倒了,高考已经恢复,院校学生会源源不断地来到工厂,工作上的压力一定很大。将来职称、待遇、职务变化,一系列的问题摆在面前,日子也不会好过。
再去拼一把,参加高考?可是,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具体是什么情况,还是一个未知。再退一步,自己目前这种神经官能症的身体状况,能不能适应高度紧张地复习、考试、学习?
自己能不能从事写作?我从小就爱好历史、文学,文化大革命期间自己读了一些书籍,会背《毛泽东诗词》、和《唐诗三百首》小说《红楼梦》等里的很多诗词和有名的段落,甚至有段时日对写作非常痴迷!
至于写东西,那是谈何容易!写作是一条更为艰辛的道路。平日吹牛轻松,可抓笔操作,一下就没了头绪,这种体会自己还是有的。也许是生活阅历不够;也许是知识累积不丰;也许是压力不大;也许是万事开头难,需要一个很大的初动力;更大的可能是自己根本不是那个材料!这些,我不能确定,但是,我清楚:这条路很渺茫,也是非常艰难的!
实事求是地说,事情并非那么简单。所谓初生牛犊,少年气豪,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无知无畏,狂妄自大。有时候,自己对写作非常自信,竟然有:“虽九死其未悔!”的决心!这几年,由于职业上的原因,我久违了这个爱好。现在,回过头来看:上帝似乎和我开了个玩笑,自己刻苦多年却是竹篮儿打水——一场空!徒劳之后,又转回了原点。
我像一滴异想天开的小水珠儿,原本是地上的凡物,经太阳一晒,吸收了一点儿热量,就得意洋洋起来,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轻飘飘地雾化而升天。它荡荡飏飏,优哉游哉,自以为得意,俨然成了天上的玩意儿。可是,高处不胜寒啊,遇上天上滚过的寒冷气流,这又恢复了本相。到了这个时候,它成了一滴脏兮兮的水滴,重重地从高高的天上跌落!鸡毛不能上天,蚂蚁不能搬山,穷命不能当官,难道这是命里的注定?我不知道,我真是不知道啊!
说到这儿,种种想法,不但困难重重,还只是个假设,并不是实际能走通的道路!
其实,到现在,一切都是未知,前路依然迷茫!
是的,我该干什么?我又能干什么?
这不,自己又回到原点上。
是的,我到底该干或者还能干些什么?是呀,这个问题现在并没有解决!但是,应该庆幸的是,经过一番触及灵魂磨难的心路历程,我想通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是丰富的,生存的空间非常之大。路总是有的,只需要你善于发现、勇敢地拓展罢了!人往往是有所逼、有所激才能有所为。我想:经过这一翻磨难,应该碰撞出生命的火花,自己应该有所作为。是啊,一半人力一半天,自己应该尽自己这份人力,奋力抗争,而不能消极地听任于天!
我的耳际响起了《黄河》那雄浑激越的旋律……
天完全黑了下来,我缓步走回医院!
(删节七个自然段)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人啊,遭受了很大的苦难,为达到目的经历了艰难的周折,极深的情感被现实中的钢刀斩断,很想干的事情却因条件限制不能去做,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可是,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咬紧牙关,死死地顶住!!孟子曰:“天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越是在这个艰难困苦时候,人越是要看到生机,看到希望,看到光明,鼓起勇气!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略战问题》一文中讲过那句哲理深刻的话:“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个山重、水复、焦灼、苦涩、无奈、孤寂的时刻,往往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发轫!
当然了,自己微不足道,也不会有大的作为,但是,自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前面的道路,一定还有很多的艰难困苦,这是必然的。但是,悲观的观点,消极的观点,无所作为的观点则是错误的。自己应该鼓舞精神,积极地去为、积极地去做,尽自己应尽的那份力量,这却是毫无疑义的。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庸庸碌碌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是啊,生命是我的,我应该把胸膛挺得高高!
生命是我的,我不妨大胆地向前走去!
是啊,生命是我的!
我是我生命的主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面万木春,希望只可能在前面!
1978年9月7日(最初稿)
2022年元月24日(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