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聚会
(2022-09-08 13:51:59)华阴聚会
李亚民
十一月份上旬,我收到了一份邀请函:亲爱的老同学,停一停你匆忙的脚步,静一静你纷繁的心绪,翻开那尘封的记忆……应众学友的热切要求我们举办同学重逢聚会,诚邀您参加……再下来就是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应该注意的等等事项了。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同学聚会邀请书,一般在小学、中学或者大学毕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时就会有这样的同学会。人生的历程运行一段时间,常常会从中途转回某个起点,划出一串儿色彩斑斓的涟漪之后,再返回原来的轨道上继续前行。然而,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情况:而立之年小有成就的年轻气盛,年到不惑功成名就的儒雅矜持,到了晚年,自然就是恬淡宁静的潇洒从容了……这样,人生就由时间划分出段落来。人这一生呐,很像长江黄河,经过源头的涓涓汇集,经过高山峡谷的汹涌澎湃,经过平原地带的浩浩荡荡,然后,它就雍容平缓地汇入大海,这就是人生的大致走势。
可我收到的这份邀请函却有它自己的特点。第一、它的时间跨度不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而是五十多年,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至今,超过了半个世纪。第二、在这个时间区段我们经历了很多,三年自然灾害瓜菜代的生存艰难;十年之久文革运动的风起云涌;金色十月荡涤雾霾,下来就是解放思想的改革开放了。为了弥补失去了的学业,我们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刻苦地上职大、夜大、电大。后来又遇到了经济改革,作为主人翁的我们却被企业改制弄丢了饭碗。再下来就是自谋出路四处打工,直到退休,我们匆匆忙忙的脚步才平缓了下来。我们这大半生啊,经历了共和国的各个历史阶段,风风雨雨跌跌爬爬,真的是蹉跎岁月步履艰难啊。第三、它不仅仅是时间的跨度,不仅仅是经历了很多的历史阶段,而是其中有很多的同学之间的相互联系也中断了四五十年。就说我吧,1966年初离开了耀县城,到2012年夏天和同学们接上联系的时间跨度是四十六年。也就是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是信息不通相互隔绝的。而这段时日的生活,无论是时间的长久性还是所承载内容的丰富性都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但是,遗憾得很,这段日子里我们却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这一段历史却是大段大段儿的空白,只能付之阙如了!
我和省城的同学交往,固然也有时间上的跨度,也是从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也阅历了各个历史阶段。但是,我和这些同学却似断似连地保持着关系,隔三差五还能见上个面,知道对方大致的一些情况。所以一旦发生联系交集,就没有沧海桑田恍如隔世的感觉。而我和耀县西街小学的这些同窗呢,当年分别还是垂髫少年或黄毛丫头,再相逢的时候就成了垂垂老者。你说说,能不使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吗?
虽然年逾花甲,依然保存着童年建立起来的友谊,在茫茫的人海中相互寻找。一但有了联系,就会用电话、短信、微信虚寒问暖,关心、爱护,理解、鼓励,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浮躁不堪、拜金主义盛行的污浊环境中,这就很罕见、很难得、很可贵了。
生活是个万花筒,真的太奇妙了。分手了半个多世纪,大家又走在了一起,人生真像画了一个圆圈儿,白云苍狗时空变化,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想起当年打猴、顶牛、骑驴、溜冰、摔包子、滚铁环……跳绳儿、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抓羊骨朵儿……夏天到河里打江水,冬天寻个墙拐角儿嘻嘻哈哈地挤热乎……才几天呀?看看彼此脸上的沟壑纵横,才知道了时间的无情,它硬是在一群十二三岁的童稚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年轮……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闲话少叙,快快进入正题吧!
论起来,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是从华阴农场退休的老杨。其实我和老杨不但不熟悉,而且从未谋面。我和老杨并没有同学过,我1966年初离开耀县以后他才转入当年西街小学的那个班,所以,确切地说,我俩像同一辆公交车上不同路段的乘客。听他在微信上介绍,里面的掏腾很是不小。他原本高我们一级,先在南街小学上学,由于浓眉大眼玉树临风,而且有一副好嗓子,就被选送到县秦腔剧团学戏。后来剧团萎缩精简遣散,这些戏娃子又重新返回到学校。因为学戏功课误不少,就向下落了一级,又阴差阳错的转校,到了我们那个全县闻名的重点班。而这时候,我已经离开县城一年有余了。如此说来,我和老杨在时间和空间上并没有交集。但是,人是讲缘分的,我们没有同过学是不争的事实,但前段时间我进了耀县西小同学的微信群,俩人竟聊得一如故旧,掌握了彼此很多的情况。算是神会心交,就差青梅煮酒把盏临风欢聚一堂指点江山了。
其实,不说老杨,他算我的新结识的朋友;就是别的同学,联系中断了四五十年,别梦依稀,又能留下多少记忆呢?
按理说,我们已经退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油条。进入了人生的晚年,心态应该宽容、恬淡、平和,所谓也无风雨也无晴了。这就是孔老夫子所总结的: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则从欲,不逾规吧!但是,由于上述的特殊原因,接到邀请函,还是激活了我头脑中许多儿时的信息,心情还真的颇有一点激动呢。
试想一下,五十年是个什么概念:幼苗长成了大树,楼群替代了原野,新房变成旧屋,工厂的机器也更换了几代……我们这一群调皮捣蛋的浑小子或绑着猴皮筋跳绳儿的黄毛丫头已经成了老翁老妪。只要到耀州古城里走上一遭你就会惊叹:衙门前的城门楼子已经拆除,逼仄的撂场子成了五光十色的永安广场,城西的荒塬披上盛装——成了铜川市的新区……虽然,旧貌变成了新颜,但是,这个现代化的城市却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城垣遗迹犹存,街巷棋布清幽;药王山松柏苍翠,文化馆碑石林立;漆沮二水环绕,城北宋塔高耸;白天日丽晚上月明,清新自然民风淳朴的可爱故乡了。是的,五十年的变化太大了,人淡忘了许多,但是,人间的美好情感却保存了下来,少年时代的友情像石头缝里坚持藤条,既柔韧又顽强,一旦环境适宜,她就会滋生、成长、延伸。早年的画面在眼前极速闪过,就是电影的蒙太奇啊,真的是地覆天翻呢。如此说来,五十年前的同学能够相聚,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事情!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五十多年过去了,大家都是一副什么样子啊?我还能不能把名字和具体的人对上号来呢?神秘就产生好奇,好奇就会使童心复萌,就想把这一切弄个明明白白。所以,对于这次老杨发起,老宋、老赵以及耀县西小微信群群主荆耀丽同学积极倡导的这次同学聚会,我第一是感谢拥护;第二是踊跃参加;第三是期待;第四呢,就是非常非常的期待了!
说起来,这个事情还是有难度的,所谓谈何容易。我们已是六十往上的人了,儿女孙子孙女一群,有的家里还有老人,再加上自己的身体情况,血压、血糖、骨增生……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一个人的行动就有可能打乱全家十几口的生活节奏,我们很像一部虽然破旧但却非常重要的机器,承上启下,关联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起动起来需要一个很大的初动力。
但是,我们是毛泽东时代过来的革命青年,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好:事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热情积极的同学还是有的。老杨原来在华阴国营农场工作,虽说已经退休,但他经验丰富,精神矍铄,加上原来是农场的场长,依然留用在原单位效力。虽然吃喝拉撒的七事八事,但不是主官了,帮办不是主办,忙尽管还是忙,可心里就没有了原来的那种压力了。他所在农场鸵鸟王生态园的环境很是不错,他就谋划着把同学们招集到那里去,来一个跨世纪的大联欢。老杨在微信上介绍:农场地处历史闻名的罗敷镇,附近有华山、华岳庙、杨震纪念馆、三河口等旅游场所,凭古吊今值得一看。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农场开展了多种经营,有乳牛饲养基地、鸵鸟生态养殖园等等项目,这些全是绿色食品的源头,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农业的观光性也很强,热诚欢迎同学们前来一聚!只要听听这些介绍,就能判断出老杨是一个心细如发积极谋事的好同学,他想调动所有的积极因素把这件事情促成,可谓用心良苦。
老杨其实只大我们一半岁,却很有老大哥的风范,为了这次同学聚会他是劳心劳力。吃水不忘挖井人啊,我想同学们一定也和我一样,对我们阳光满怀的老杨同学,充满了感激之情。
十一月十八日的一大早儿,我就赶到地处省城东郊的电力职工医院,会齐了胡、林、刘三位女同学,再加上开车的同学老叶,我们一行五人九点刚过就启程了。
社会真是进步了、发展了,记得当年住在耀州城,街道上一般见不着汽车,就是自行车、畜力车也不多见。我们男孩子喜欢汽车,就三五相邀到城东的咸榆公路上看汽车。我曾撵着过路的车辆去嗅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原因是觉得那味道儿很像油茶,香得了不得。那时候交通不便出行困难,人只能在方圆不大的地域活动,所谓好男游三县,婆娘围着锅台儿转,就是县太爷轻易也坐不上小汽车。谁能料到今日我们也能开着喔喔车,矫若游龙地自由驰骋。科学说明,汽车尾气对人是有害的,再也不觉得那味道儿像油茶一样喷香了,我就把当年追着汽车闻臭屁的事儿,当笑话讲给大家听。刘同学当即攻击我说:“咯咯……李亚民,我现在才知道,原来你自小就是个瓜瓜货!”一车人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一路闲聊,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罗敷镇,记得老杨同学反复叮咛:到罗敷下干线上小道儿左拐不远就到了。小路弯弯,两侧的树木修剪得有模有样儿,很像撑起的一柄柄没有伞面的雨伞骨架。尽管时值初冬树木的枝叶凋零,但可以想象,到了夏日,这里一定是个碧绿色的天然长廊。道路两侧的耕地极其平整,举目望去,阡陌纵横田野广阔,和自然形成的村落气象迥然不同,这也许就是集约经营现代化大农业的气派吧?色彩单调就显得遥远,走着、走着老叶犹豫了起来:“嗯,你说对不对呀?”就想停下车来找人询问。刘同学却眼尖,指着路左侧的一座水泥门楼上的横标:“哎呀、哎呀呀,对着唻、对着唻!老叶你快看:‘鸵鸟王生态养殖基地’”大家抬头一看,可不是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就取笑刘同学:“刘××你有一双慧眼啊,怪不得你找个老汉当老板,打麻将你老赢,买股票你常赚,真是一员福将啊,厉害、厉害!”
汽车左手一拐进了农场的牌楼,迎面开来了一辆面包车。那车靠边制动停稳后,就见司机窗玻璃缓缓地下降,车内的驾驶员笑容可掬:“你们是参加文革前耀县同学聚会的吧?”我们就赶快作答:“是的,是的,就是的!”“五十年前的同学聚会,敬佩,敬佩!端端地往前走,见路向左拐进大门就是了!嘿嘿……老杨在那儿等你们哩!”
哈哈……老杨者老羊也,温和善良人缘好啊。看来,他在偌大的国营农场里混得是如鱼得水如羊得草!
觉得老杨同学把事情整得挺大,我心里一乐,就说:“同学们准备好,铃声响了上课啦,腰挺端手背后,有锣鼓家伙迎接我们哩!”
车行不远左拐就进入了农场机关的大门,左手的不远处有办公楼之类的设施,但是,那儿却是静悄悄的,看不见人影听不着动静。心想还在前面吧,就把车子盲目地往前开,到了一个带有观光性质的水塔下面。我下车举目四望:一片农业大棚,视野开阔辽远,但却绝不是冬日里聚会的好地方。一打电话,哈哈……还就是刚才我们纠结犹豫难下结论的地方,再拐回去就看见一个春风满面的中年人向我们招手哩,一下车我就和他热情握手:“嘿嘿……是老杨同学吧?到了到了却出了岔子,没动静也没标志,我们就像领导同志一样,先把国营农场巡视一周,哈哈……”
“我是杨××,同学们一路辛苦啦!已经来了好几拨人了,刚才正给先来的同学安排住处哩,你们的车就狂飙过去了,吼都吼不住哩!嘿嘿……标志还是有的,你往上面瞅瞅!”
我抬头一瞧,还真格的,在生态园培训楼的门额上打着一条横标,红底白字非常醒目:“耀县西小初秋六八班暨耀县中学三排同学聚会”看来我们是路线观念单薄,是只顾低头拉车,不看道路的糊涂虫呀!如果再有政治运动那可是不得了哩!哈哈……
进大厅门就在吧台登记住宿落实房间,再下来就是辨认彼此了,还好,看着签到表上的人名,我大致上还能对得上号来,心里暗笑:唉呀,看来我还不算脑残痴呆啊!
又来了一拨儿同学,我就走出大厅迎上前去,一个身材魁伟的人一下车就握着我的手上下摇晃:“叶维雄呀,你好、你好!”他可真能张冠李戴,把我的名子和姓氏全都整错了!
我就和他开起了玩笑:“哈哈……看来我到韩国整容了,连名带姓都卖球子了?老同学呀,要我说,你还是很不简单的哩,对我性别这个主要特征的判断还是准确的!”
“那你是……”我这一搅合,他就糊涂了!
“拴牢呀拴牢,你是好糊涂呀?我和你同姓,耀州土著李亚民!几百年前,我们或许还是一家人呢,你却把我忘了。哈哈……忘了也好,推到洗牌,重新认识、重新同学,我再去你家里偷吃糜子面做得甜甜馍!”
“哎呀,哎呀呀!是亚民啊,你看看我这眼神儿,记得却认不得了!”两人一下就拥抱在了一起。
“哪里、哪里,老兄,哪能怪你呀,是我老得不像个怂样儿了!哈哈……”
“唉唉,很想念老同学的呀!”
哈哈……其实,这怪不得他,我也认不得当年那个瘦瘦小小的李拴牢了,在他下车的时候,我偷偷地问了一块儿走出大厅的老杨。
我和老叶分在一个房间,简单地整理一下,就到各个房间去乱串去了。虽然生疏,但必究是同学,气氛一下就热烈了起来。
很快就掌握了大家的大体情况,我这些县城的同学的情况真还是不错的呢。大概粗算一下,十几个人受过中高等教育,占了当年班里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强。衣食无忧是安度晚年的经济基础,大家退休后的情况也很好,退休金大多高于我省城的同学。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大家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很好。同学们大都是爬电脑的网虫和收发微信的拇指一族,虽然传递的内容五花八门,很有些杂乱无章。但是,六十往上的人了,还有这样的兴趣和心劲儿,就说明身心状态良好。
大家工作期间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应有尽有,党务人员、医务工作者、改造服刑人员的狱警、建筑设计师、保险公司的经理、做生意的老板等等不一而足。尽管大多数人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曾是那些领域里的行家里手,坐到一起聊聊,就是一台百家大讲堂了!
下午,老杨带我们参观农场的外貌,农场地处在黄河之滨的华山之阴,隶属于省农垦系统,拥有一大片平整的土地。国家的农垦事业肇基于抗战时期军民大生产运动的军垦,鼻祖就是八路军120师在南泥湾开荒的359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垦系统是按师、团、连的部队建制。建国以后,农垦事业随着国家的大气候也是兴衰起伏,所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啊!当前农场还在深化改革,搞多种经营和市场对接,他们和西安草滩农场联营的乳牛饲养基地以及鸵鸟生态园建设大有成效,来洽谈合作的外商也很不少。但是,还是那句老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国有企业的根本改观涉及的问题太多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谓步履艰难任重道远啊!
晚饭设在农场的职工餐厅,大厅里面灯火辉煌,美味佳肴一应俱全,把聚会的气氛烘托得热情洋溢。二十位同学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发起人及东道主老杨做了简单扼要的开场白。不愧是多年的场长,把事情的缘由以及发凡起始,历史回顾,现实状况,前景展望,道理情感说了个清清爽爽、明明白白。下来就是当年的赵班长重点发言了,阅历丰富的老赵彻底改变了当年谦谦学子的儒雅形象,成了标准的陕西冷娃。他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府腔调,文的武的、香的臭的、麻的辣的,粗的细的、雅的俗的一起往上端,就差像华阴“老腔”里的那个拿着砖头砸板凳的角色了。老赵的讲话效果奇佳,一下就把大家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一时间,你来我往觥筹交错,插科打诨的两个老宋,穿山甲一样在两张桌子之间来回乱窜,自谓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在相互敬酒的时候,我才把每个人的名字落到了实处。趁着间隙,我请耀文给我和老杨留下了一张碰杯的照片。
第二天,我们这些年逾花甲的人都起得很早,仨一群俩一伙地在生态园培训楼的附近晨练或散步。我和兴才以及刘同学走出农场机关的大门,沿着那条笔直的小道向前走去。这里很像上古时期的井田,纵横交错的阡陌小道儿把广阔的田野规划成方方正正的板块儿,小道的两侧树木成行,成列成排的农业大棚使人看到了现代的集约化大农业生产的雏形和前景。应该说,这就是国营农场大农业生产的气派和优势了。姑妄言之,我觉得,小农经济无法和大工业生产相适应,农业生产的科技化和大规模运作是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吃完早饭,在省摄影家协会担任副主席的王耀文发挥自己专长,端着大炮一样相机在生态园的培训楼前以及有标志性意义的水塔处给大家拍照留念,把参加聚会的二十名同学定格在画面之中。
下来,我们就乘车去华阴附近的景点参观。农场所在的罗敷镇在中国文学史上很有名气,汉乐府《陌上桑》的著名段落:“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秦氏好女罗敷:“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形象昳丽颜值极高,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使得:“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不知道诗歌中那个迷倒万人的美女罗敷,和这个名叫罗敷的镇子有没有直接关联,可是,质朴唯美的汉代民歌却使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自己思忖:镇子这个非常女性化的名字一定是有说道的。关中的东府一带是汉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但是乐府民歌的主要采集地,还是司马迁以及暮夜却金的东汉名臣四知先生太尉杨震的故里。在产生《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丽篇章的神奇土地上,美女罗敷的故事发生或者演绎在这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则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来到华山脚下的玉泉院,这儿是进入华山景区的必经之路,本身就是一个景点。前面广场有一尊:“每寝处,多有百余日不起。”的陈抟老祖的巨型侧卧雕像,老先生宽带广袖,布衣芒鞋,悠然高卧,大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化外高士的洒脱风范。
拾阶而上,走近大门,门额上的:“玉泉院”三个泥金大字是郭沫若先生的亲笔,书法的间架疏朗端庄劲健,雍容典雅飘逸流畅,使人顿然神清气爽,果然是一副大家气度!
进入景区大门,园内清流环绕,绿荫蔽日,长廊四合,泉如漱玉,玉泉院倒是名副其实。院内奇石上的书法琳琅满目,楷行隶篆,章法谨严;狂草潇洒,游丝连绵!信步浏览了一圈儿,果然是美不胜收。园子不大却很精致,但见清泉如带,溪水淙淙;乱石铺路,斗折蛇行;高低冥迷,不辨西东;屋舍俨然,巧夺天工;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细瞧长廊女墙上窗口的几何构图,也是匠心独运一丝不苟,有的圆润,有的突兀;有的对称,有的参差……虽然繁多却绝无重复之嫌,给人一种生动活泼、清新自然的感觉。院落中的巨石撒落如星,极有韵致,其上文人骚客留下的字迹依稀可辩,虽然年深久远,历尽苍桑,但笔力遒劲、雄健,灵动之气宛然如跃。在绿苔的映衬之下,这些前人的遗迹更显得龙翥凤翔,气定神闲,韵味十足!使人似乎看见当年豪杰雅士的潇洒倜傥文采风流。真乃是:意气风发今犹在,衣冠剑佩气浩然!遥思先贤,心驰神往!
这个季节,道旁的柿子树叶凋枝枯,梢头上经过霜侵的朱红色果实犹如同晚秋的枫叶燃烧,和斑驳的巨石、灰色的古建,组成一幅和谐的初冬故园图。
出了玉泉院的大门,集体合影之后就是自由结合,三三两两,相互拍照。
平时出门自己总带一个相机,觉得好的或有意思的东西就拍下来玩儿。这时,我看到测绘局的老宋,站在刻有“华山”二字的那块巨石前面显摆扎势,就想:给这瓜货抓拍一张,瞅准机会也能羞辱、羞辱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刚端起相机,看到取景框里多出一个人来,咋回事呀?原来是工科毕业又自学行医的怪才高级工程师宋宏林出溜进了镜头,这不成俩怂货了?我还没摁动快门呢,就听一声高喊:“哎哎,我也姓宋呀!”一个人又挤了进去,这就成三个姓宋的了。三宋?那也行啊,一个两个三个姓宋的也能一锅煮“咔嚓!”一声也就是了。我刚想动手,又有人说话了:“莫急莫急,你们咋把我忘了哩?我也是个姓宋的呀!”这时我就听见身后有人评论:“一个宋、两个宋、三个宋、四个宋,挤啥热呼啊?都不是个怂!”一听这话,大家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回来一查,那个四宋不是怂的经典瞬间竟然谁也没有抓拍到,仅仅留下了这一段儿令人喷饭的笑话!
看着人家姓宋的快乐,心里很有些痒痒,一看二十人中仅有三个姓李的,觉得天下第一大姓在这儿显得单薄了一些。就把四宏、拴牢招呼在一起:“来来来,来呀!既然都是耀州城里的老户,兴许几百年前咱还是一家人呢,我们三李也要讲感情讲团结,加强联络振兴老李家,就请耀文拍一张吧!”二位老兄欣然应邀,三个姓李的也合拍了一张照片。
下来我又和住过一个大院的老赵、老叶合拍了一张,老话儿说得好,父交子往,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了前人的传统友谊。
再下来,我又和四宏、梦文拍了一张照片。
十点左右,我们又到了鼎鼎大名的华阴庙。老杨担心大家眼花看文字介绍费劲,就联系到了讲解员。那个小丫头真是不错,口齿清晰声音悦耳,逐个景观的给我们介绍景区的历史掌故和文物。
华阴庙有陕西故宫,天下第一庙之称。该庙属于道教遗迹,建于西汉武帝元年,历朝历代屡有修葺。华阴庙仿皇宫形制,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庙内碑石林立松柏参天,四周红墙围绕,不但是历代祭祀华山的场所,还是皇帝巡视时的行宫呢。
到了景区的最后,我们登上了城墙。站在城楼向前望去,一片金碧辉煌,还真有站在景山鸟瞰故宫的味道儿呢。这时候,我却产生了一个疑问,整个建筑坐北面南是不假,但中轴线却不在子午线上,相差了近十度。在极讲究建筑规范形制的古代,特别是按照皇家制度的建造庙宇,再用测量误差解释显然就不成立了。还有,宫墙也不是规正的矩形,而是前窄后宽的梯形,难道皇家也会在乎那么一点儿耕地?四宏是建大毕业的设计师,长期在一线工作,见多识广可以算个杂家,他对风水堪舆之类颇有研究,我就向他请教。我俩在城墙上面边走边聊,他说建筑讲究端正,这确实不假。但是,在传统文化理念中又有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说法,如同格律诗的拗与救,这里就有“补救”“避让”的意思了。传统认为花到半开月到半圆,留有余地才是最好的;宫墙的前窄后宽也有夯实基础“坐大”的含义。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尽管论据不足有些牵强,但能侃侃而谈地说出一番道理就很不简单了。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还是必要的,作为一家之言还是满可以的。
下来我们就到了三河口和杨震纪念馆两个参观游览点,景点就是景点,必须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来支撑,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胡拼硬凑。比如华山、比如华阴庙,那真是大名鼎鼎名扬天下的游览胜地,就是罗敷镇,就一个隽永优美的名字也能给人留下美好遐想的无限空间。而这两个地方,就显得有些单薄和不足了。
三河口的三河是指黄河、渭河、洛河,这三条河在历史古籍上倒是不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呜呼!天仙落尘,神女降世,如洛神之凌波,似姑射之谪尘”……读着这些优美典雅的文字,能不使人产生美丽的联想吗?
三河口观景台在陕西潼关县境内,据介绍在这里观看三河汇流非常壮观,可能是枯水季节的缘故吧,荒草纠结,枯木横斜,远处的灰黄的河面和天空的分际并不明晰,远远看去苍茫迷离浑然一体,使人很有一种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凄然。
这是一个新兴的景点,许多景观还在建设完善之中,但是,从附近高地的三河眺望楼就可以断定,它是一个非常凑合的景区。就看那个正在建造的景观塔吧,直上直下像个烟囱,塔的各层遮檐就是压制成型的波纹彩钢板,构件之间的间隙能塞一个指头进去。施工的人员解释说,这还没有完工,最后要做统一的处理,一弄就好了。我偷偷笑了:“一弄就好了?日弄谁呀?你能咋样啊,把古建筑设计成了变形金刚,就像把好好的一段料子做成了清朝末年的大裆裤!可真是有才呀!”我觉得,我们上学时用纸叠的宝塔,也比这个叫塔的玩意儿好看一些呢。
说起来,建筑不单单是技术,还是一门艺术。进这个领域,就得有艺术造诣和必要的讲究。古建筑,多用曲、弧线,既提高稳固性,又避免视觉上的生硬。仿制,应该注意到这些细节。观光的景点,要弄就弄好,与其胡日鬼瞎球整,真不如不要。
杨震纪念馆是当代人搞得建筑,半土不洋;占地面积很大,有价值的文物却不是很多。声控光电的高科技运用了不少,假模式样得很蹩脚。材料技术都是现代化的,钱花了不少,可工程的质量很差,大块脱落的仿古贴面下面裸露出来的电线、砂砾、水泥块,以及锈蚀的钢筋使人有受到愚弄的感觉。
陕西一带的名人很多,但关西夫子杨震的影响却不是很大,尽管官至太尉也有暮夜却金这条成语的支撑,但知道他的人真的不是太多。这个硬凑起来的纪念馆,文史资料以及出土文物更显得单薄苍白。无奈之下,建馆者就把杨坚、杨广,杨业、杨六郎、杨虎城等等名人不加选择地拉出来充数。幸亏这些老先生疏忽大意,没有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大唐贵妃杨玉环抬出来炫耀一番,如果那样,可就更搞笑了!不加区别的搬出众多的同姓或同地域的名人,似乎是在宣扬人种优劣的血统论,反倒把要褒扬的重点或典型意义淡化了。其实,每个姓氏每个地方都有名人,如果按照姓氏或地域归类人物,就不够严肃,显得狭隘和缺乏胸襟,也有悖于中华文化的泱泱风范。
好像是杨家的后人成了大事,也可能是当时政治气候使然,到此开展廉政党建主题活动的单位很多。这就使人觉得更有点儿滑稽可笑:纳税人的钱交了,工程的款子套了,建筑搞了,一些人的私囊中饱了,再组织大家来潇洒旅游一番,受教育面达到了百分之百,你看这多好呀?心得体会上墙,决心措施上报,先进事迹上广播、上电视,哎呀呀,可不得了,全都是些好公仆啊!轰轰烈烈皆大欢喜,你说这是多么的美妙、惬意,滋润、和谐?
但是我想,教育当代的当权者,还得借助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亡灵,就有些滑稽可笑。如此说来,因为反贪,才来学四知先生的廉洁?我们的自信、理想和信念在哪儿呢?寄希望于所谓的“榜样”和说教而不依靠民主和法治,岂不是扯淡!与虎谋皮难道真的会有效果吗?这就近乎于玩笑了。
参观了杨氏的墓冢,墓园后面就是浑浊的渭水,也似乎也在诉说着什么?浊流乎,清流乎?
如果四知先生杨震地下有灵,也不知会做何感想?既然我们的领导干部认不得自己的婆娘,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弄不清自己的钱财,还不如封建社会的清官,寄托于古人的“榜样”又能管什么事儿?与其这样,还不如让电脑或机器人来管理制约这些当政者呢。想起来有趣,人类创造了机器,机器再反过来控制我们人类的顶层精英,这难道不是人类发展的悲哀吗?我,但愿以后不是这样!
据文字资料介绍,这儿是潼关县唯一的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我真希望把这个唯一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不要再一再二再三,弄一些不伦不类大煞光景的所谓景观出来!
在此需要解释一下,四知先生太尉杨震,在东汉那个群魔乱舞混乱不堪的政治环境下能够清者自清、坚持操守,宁死也不同小人同流合污,我还是非常敬仰的。我只对那些借好古之名,弄巧成拙的后人有点儿看法和意见罢了。
嗨!我这个人呀,好胡思乱想,原本是消闲,参观了四知堂却弄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了。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自己把自己折腾的沉甸甸乱咚咚,我真是一头杞人忧天的大蠢驴啊!
……
亏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我们一天颠簸,竟然跑了几个县份,参观了四个景点。增长了知识,留下了照片,真的是一次收获颇丰的旅游。但是,重要的意义并不在这里,它把我们中断了四五十年的友谊联系了起来。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四五十年是人一生的绝大部分。在这个期间里,自然灾害政治运动,思想解放经济改革,刻苦攻读弥补学业,下岗创业自谋出路,光荣退休潇洒从容。这些人生的阅历,加上相互交往的大段大段儿的空白,就使我们更加看重人生的际遇和人间的友谊了。
感谢那几位热心的同学,把我们四五十年友谊的两个端头链接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圆满的圆环。其实圆环只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并不完整准确;实际上,她更像是一个起点,我们人生友谊的里程,在这里承前启后,将继续发展下去!
两天的聚会结束了,第三天的早上,老杨到各个房间和十九位同学一一话别,然后他驱车先行到了进入农场的路口,站在凛冽的寒风里向着乘车远去的同学们招手,直到看不见他的身影……
愿我们的友谊永远保持和发扬下去!
参加聚会的同学:
宋发林
林慧娴
宋巧样
注:查资料得知,建筑物中轴线稍偏东南,民间谓之:偏阳儿。
51-15-12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冬至前夕)
2016年8月1日
2017年3月15
2019年4月1日
(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