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教育笔记——个案记录:爬笼里的精彩
(2022-04-26 12:32:1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在动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从这个发展目标可以看出,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力量、耐力是幼儿运动时需要的最基本因素。而攀爬游戏很完美地融合了幼儿身体不同的运动能力,参与运动的大肌肉活动比任何一个运动都全面,对于3—6岁处于大肌肉发展旺盛阶段的幼儿来说,攀爬游戏的设计、组织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的户外活动,我带孩子们玩爬笼,由于好久没有玩这个,所以此时此刻他们兴奋的立刻就排好了队伍,但是壮壮却一个人远远的站在队伍的外面,一副胆怯害怕的样子,不敢接近爬笼。这时让我想起了小班到现在,每次玩爬笼活动,壮壮总是躲到一边不愿意参与。我突然转念一想,马上就上大班了,其他的孩子早已习惯了玩爬笼,唯独他因为害怕从来没有玩过爬笼,才导致现在这么胆怯的现象。于是我不断地鼓励他:“壮壮试一试,你可以的,老师会帮助你的”,小朋友也在一起喊:“壮壮来玩呀,我们都喜欢玩呢”,看着好朋友们的呼喊,壮壮终于愿意试一试。
开始游戏了,大家都爬的不亦乐乎,忽然传来阵阵的大喊大叫声,顺着声音看去,原来是壮壮害怕,爬到中途不敢继续往前爬了,这才引起了后面小朋友的叫声。看到这样,我赶紧提醒他慢慢往前移,并且告诉其他小朋友:“壮壮现在很害怕,你们越催他,他越害怕,你们应该给予他帮助,保护好壮壮”。听到我这样说,壮壮情绪稳定了些,同时我也不停地告诉壮壮怎么爬,鼓励他慢慢的开始往前移。爬行的过程,他的大拇指和四指分开紧紧地抓握住绳子,小腿有一些颤抖着,手抓着网绳一点一点往前挪动,他的右脚踩住绳子向上攀爬,右手往前挪动一点,接着左腿抬起来跪在爬笼里,再抬起右腿右手往前挪动,他的目光一直盯着自己的脚看,往前爬一点就要趴着歇一下。等到爬到第一个高坡的时候,他直接把双腿跪在爬笼里,不敢挪动双脚了。我不断地鼓励他:“膝盖抬起来,左脚往前挪到这跟绳子上,右手抓着这根绳子”,可是壮壮很害怕,根本不敢往前挪动,干脆将身体半趴在爬笼里,不愿意往前爬也不愿意往后退,后面的小朋友催的更厉害了,无奈之下,我只好钻进爬笼里,把壮壮“救”下来。
爬笼游戏主要涉及攀爬和钻爬两个方面的能力,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壮壮自身的运动能力,我发现壮壮正面钻的动作掌握的很好,但是在攀爬方面有一定的困难,结合幼儿运动经验的解读以及运动中的观察和分析,我总结出导致壮壮在玩爬笼游戏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运动能力。各个年龄阶段幼儿进行攀爬动作时都很依赖肩部力量和髋部力量,四肢的肌肉耐力意味着幼儿进行攀爬的持久力,肌肉耐力差,爬行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肩部无力和屈髋幅度变小,壮壮的上肢和下肢力量都有欠缺,导致他在游戏中爬不动了,出现手抖和腿抖的现象;壮壮在玩爬笼游戏时,手脚不能很好的配合,出现了同手同脚的现象,是因为在空间知觉这一方面,壮壮的发展是相当慢的,他常常左右不分,容易出现把左当右,把右当左的问题,分不清哪只脚应该在前,哪只脚应该在后,在紧张害怕的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同手同脚,而在攀爬游戏中,对于手脚的配合要求是很高的;在爬行的过程中,壮壮每爬一截都会把膝盖跪在攀爬绳上,爬行姿势不正确,多依赖于右腿、右膝的力量。
运动品质。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壮壮性格比较胆小,对于离开地面位置较高的运动器材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恐惧感,从而导致四肢肌肉的紧张,由之前的爬爬停停变成趴在爬笼里,这时就会产生一种“我不行、我做不到”的悲观心理。来自同伴的催促都让壮壮感到焦虑、害怕、不安,但是通过老师的鼓励、引导,壮壮还是愿意尝试的,小班的时候无论老师怎么鼓励,壮壮都是不愿意尝试的,说明中班的壮壮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愿意挑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