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2023-05-10 14:25:27)
从5月5日《光明日报》读到刘月悦的文章《走向世界
我非常关心的是哪些作家和作品走出国门并受到外国读者欢迎?文章重点介绍了:姜戎的《狼图腾》、麦家的《解密》以及《暗算》《风声》、刘慈欣的《三体》等等,一一介绍、分析了它们走出国门、受到外国读者欢迎的具体情况。
这些走出去的中国文学作品“非常明确的共性”有;
第一是好看的故事。
第二是可以为全人类所认可的共同价值。
第三是用“中国式”的答案回答“世界性”问题。
第四,能够成功“走出去”并真正在海外产生影响的作品,不仅是作品本身过硬,也是优秀的译者、专业的代理人、成熟的出版销售渠道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四点共性中,前三点都是作品本身的可取之处,应该是我们阅读本文必须重视的地方。正是这三点共性,回答了“向世界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的问题。
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从文章所列举的走出国门的一些作品及其这些作品具有的共性,你难道没有体悟出一些道道来吗?
正如文章最后所说:“中国文学走出去,背后是一个强大的中国。随着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亟须了解中国,而文学是了解一个国家最为重要也最为便捷的途径之一。热爱中国、关心中国的外国读者越来越多,这就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土壤。”
然而,毋庸讳言,外国读者中有热爱中国、关心中国的,也有蔑视中国、诋毁中国的,他们对中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需求是不同的。热爱中国、关心中国的读者,他们知道中国在发展在崛起,他们需要读到反映中国发展与崛起的文学作品;蔑视中国、诋毁中国的读者,他们无视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他们需要读到污蔑、歪曲、攻击中国的“作品”。广大中国作家们,你是为热爱中国、关心中国的外国读者提供反映中国发展与崛起的作品呢,还是为蔑视中国、诋毁中国的外国读者提供污蔑、歪曲、攻击中国的“作品”呢?在这个大是大非面前,每一个中国作家都面临着为哪个“市场”服务的抉择。
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作家们,你们准备向外国读者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