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要迈过诺奖这个坎
(2022-11-02 14:53:24)网上有一篇文章,《中国的文化自信,一定要迈过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坎》。我一看,这个题目不错,就兴趣盎然地看起来。但文章说的“坎”,却不是我理解的“坎”。文章说的是,“迈过莫言拿诺奖这个坎”,不要再围攻莫言了。
但这个题目无疑是好的,所以我借用过来说,中国文学要迈过诺奖这个坎,借用来说说我国文学应该向着什么方向发展、攀登什么样的高峰。
我喜爱文学,一直非常关心我国文学的发展,《人民日报》副刊上每每有有关文学的文章,我都仔细拜读。例如,近期的,7月29日,李云雷的《向新时代文学高峰迈进》,8月5日,白烨的《新时代文学的新拓展与新经验》,9月1日,傅东育的《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追求》,10月4日,马继红的《拥抱生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所当然,我国的文学创作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文学理论、文学主张极其文学实践成果,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怎么可能对得上号呢?反过来讲,符合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又怎么可能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作方向呢?
大家都知道,现在世界上许多方面的话语权还掌握在美西方手里,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由它们说了算。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不是瑞典文学院的成员所能决定的。这个话语权,当然掌握在美西方手里。
而且,诺贝尔文学奖与诺贝尔和平奖,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这是路人皆知的常识。一个中国作家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追求,反映新时代的生活,讴歌新时代的英雄,攀登新时代的文学高峰,怎么可能入诺贝尔文学奖的法眼呢?在现在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攀登的文学高峰,与诺贝尔文学奖那座高峰,不是一回事。所以我说,我们要迈过诺奖这个坎,不要去凑那份热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增光溢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份荣光要比诺贝尔文学奖强千倍万倍!
这里,我又想起张维为在《这就是中国》第80期讲过的“接轨与不接轨”。针对一个时期“与国际接轨”的话题,他说: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采取了趋利避害、有所接轨、有所不接轨的战略。我们接受并加入经济全球化,但不加入政治全球化。有些方面,我们要与外部世界接轨;有些方面,不要接轨;有些方面,是外部世界要与中国接轨。在精神领域,我们不能草率地轻言“与国际接轨”,我们千万不能随意地削足适履。
我想,文学创作属于精神领域,文学创作应该在“不要接轨”的范围内。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发展我们的文化事业、文学事业,不能围着诺贝尔文学奖去转,甚至可以说,我们不要把诺贝尔文学奖当回事,这个奖发给谁与我们的文学事业毫无关系。
迈过诺奖这个坎,对我国作家来说,也是一次精神上的解放。迈过这个坎,是攀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高峰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