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湖南益阳很热闹。百余名作家到此会聚,其中,最“拉风”的就是莫言,到哪里都是笔墨伺候,要求留下墨宝。于是在网上传出了“人间仙境”“叹为观止”“风景这边独好”等莫言题字,还有为周立波家乡清溪书屋题写的“立波书屋”。
百余名作家到湖南益阳来,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在这里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的一个重要会议。从网上,我看到了会议新闻报道,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作协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高峰攀登计划”。会议要求把这两个“计划”作为文学界重大行动扎实推进,催生一批讴歌时代精神风貌、记录人民美好生活、传播广泛、深受大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发现和培养一批有朝气、有潜质的文学新人,真正担负起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责任。
尽管还不知道两个“计划”的具体内容,但仅看题目和上述要求,就够我们兴奋的了。我们太需要“讴歌时代精神风貌、记录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文学作品了。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上中学后,就开始读到许多“讴歌时代精神风貌”的文学作品。例如: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曲波的《林海雪原》、杨沫的《青春之歌》、吴强的《红日》、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欧阳山的《三家巷》、冯德英的《苦菜花》等等,作品所表达的时代气息、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在我青少年时代,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读得比较少了。但也有一些作品,和以前相比,味道变了。这些作品尽管得了这个奖那个奖,老实说,很不喜欢。有时,我头脑了甚至冒出“现在的文坛怎么啦”的疑问。
我平时比较关心文学界的动态,关心出版了哪些新书。就在作协主席团开会,提出两个“计划”期间,看到了《人民日报》副刊上的两篇文章,又让我兴奋不已。一篇是7月29日,李云雷的《向新时代文学高峰迈进》,一篇是8月5日,白烨的《新时代文学的新拓展与新经验》,两篇文章都总结了新时代文学的新成就,点赞了许多新作品,都是坐井观天的我所不知道的。看了文章,打消了我不该有的顾虑。原来,我们的文学主流是紧扣时代脉搏的,一批作品是贴近人民生活的,那些只写阴暗面的东西,经不住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我们应该对新时代的文学充满希望和信心。
同时,两篇文章与作协两个“计划”不谋而合,都提到了新时代文学高峰的目标。这是最值得庆贺的!我们期待更多的“讴歌时代精神风貌、记录人民美好生活”,堪称新时代文学高峰的精品力作,超越优秀传统文化,跻身世界文学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我们的作家们,努力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