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慎明帮我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2022-08-04 14:43:43)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讲述了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好赌成性,输光了祖业, 沦为佃农,在后来艰难的岁月里,相继死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等七个亲人,最后他和一头老牛为伴,坚持活着。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据说是为了表达: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小说如此诠释,在当今中国,在当今时代,站得住脚吗?

       在我思考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一段时间里,翻阅到了2012929日《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人为什么活着?》作者叫李慎明,比较系统地深刻地论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引用他的论述来回答这个问题,再恰当不过了。

      他说,人为什么而活着,本质上是人应该有什么信仰。世界上公认的三大宗教,都各自有不同的说教。我们共产党人信仰什么?中国共产党人信仰人民,全心全意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我们的信仰与宗教信仰不同之处在于,宗教信仰总是教导信徒放弃对现实幸福的追求,而求诸内心修炼,以达安于现实的苦难;而共产党人的信仰却是教导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和变革,改变不合理的现实,以实现现实幸福。一个是求诸内心,一个是求诸行动,前者是宗教信仰,后者是科学信仰,二者不应混淆。

      同时,人为什么活着,也是人生观的问题。李慎明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其一,人区别于动物,是人能劳动。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劳动为荣。人活着,决不能以不违纪不违法为底线,而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就是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其二,人是全部社会成员组成的集合体中的“每一个”个人。每个个人,都有自己特定合理的需求与利益,每个人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和整个社会尽可能地帮助使这些必要的需求得以满足。所以,每个人都要爱护赖以生存的集体,都应该有集体主义思想。

       其三,人主要是指“现在式”存在的人,但也兼指“过去式”和“未来式”存在的人。“过去式”的人,就是老祖宗。老祖宗,尤其是为建立新中国而流血牺牲的革命前辈们,抛家舍业、浴血奋斗、艰苦创业,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继续创业打下了物质基础。(他们是为了全体中国人民及其子孙后代而活着。如果说他们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无疑是对他们卑劣的亵渎。)“未来式”的人,就是子孙后代。我们当代人决不能把子孙后代当作抽象、虚幻的人,这会淡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断子孙路。我们既要在前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继续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为后人创造和积累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同时又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重视承接历史。

       其四,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指一切人更不是其中的少数人。当然不能为少数人服务,在现阶段,还不可能为一切人服务。 我们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他们的根本利益服务,是为了将来能为一切人和他们的根本利益服务而过渡。这需要一代接一代长期、艰苦的奋斗才能实现。

       我想,学习了李慎明的文章,对于人为什么活着,就一定可以得到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就知道小说《活着》的诠释是完全错误的。什么“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它完全背弃了主导我国舆论场的社会主义思想,也背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诱导人们只顾个人眼前利益,不顾他人,不顾集体,不顾未来。这是极其有害的思想。

       如果谁去阅读这本小说,千万当心别被它诱入人生的歧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